公益活動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今日建行 >> 企業社會責任 >> 公益活動

以愛之名——深圳分行熱心公益紀實

發佈時間:2015-08-26

 

近年來,深圳分行以“創業·創新·創優”的特色精神,加快創新、推進轉型,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但與此同時,仍不記作為企業公民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一個個員工與人為善,整個分行熱心公益,行外客戶受到感染……大家專注善、匯聚善、擴散善,共同澆灌著愛心之花。

◆專注善 善如涓滴

紅色的液體滑進透明的抽血管,乾癟的袋子逐漸鼓脹。片刻,400毫升的成分血抽取完畢,細針拔出,她嫺熟地用棉簽按住自己手肘臂上的針口,起身,離開。她始終不願意透露姓名,用她的話來説“沒什麼可宣傳的”。從1996年至今,她每年獻血4次,所以獻血這樣的場景對於她來説,確實是家常便飯。筆者把幾個小小的數字乘起來:400毫升/次、4/年、19年,一共三萬零四百毫升——便不再是一個小數字,它相當於全身血液的7倍多。

“能讓一個個生命重獲生機,我覺得這樣的生命才有更深的意義。”身為深圳某支行副行長的她對身邊的同事這樣説起自己對於獻血的態度。除了她,在她所在的支行有不同崗位、不同年齡的約30名員工都有過獻血經歷。“就是幫助別人唄。”2013年入行的大學生小廖剛剛28歲,笑起來很爽朗,像個大男孩。但年輕的他除了建行員工以外,還有諸多身份:深圳市義工、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志願者、無償獻血志願者。他們都認為“幫助別人”是件稀鬆平常的事,因為在深圳,我行熱心公益的員工不勝枚舉。“其中一些事跡,我們知道以後都覺得很吃驚。深圳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那麼快,很難想像他們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別人。”兄弟分行的一位同事言辭真誠,他所提到的其中一位員工,是深圳總審計室的王秋平。他自1998年初加入市義工聯“松柏之愛——老人服務組”後,幾乎每個週末她都要與孤寡老人們一起度過。這些老人平均年齡80歲以上,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多數言語不清,有的不停地流口水……王秋平沒有退縮,成了老人們公認的“好女兒”。她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首屆深圳百名優秀義工”等,並作為深圳惟一代表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孝親敬老之星”表彰大會,因而事跡被廣為人知。

◆匯聚善 愛如流溪

“當我像只斷了線的風箏,因找不到飛行的方向而茫然失措時,建行的愛心人士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幫我點燃了心中的夢想……”

看到這位名叫伍提雜的年輕人寫來的感謝信時,沒有人不為之動容。從小在打罵和歧視中成長起來的他生在雲南怒江,一個貧窮破落的小山村。用他自己的話説,“曾在絕望的童年裏割過腕、跳過懸崖,後來有幸在一群熱心人士的資助下讀完高中,並在城裏的福利院安頓下來”。

 小伍所説的那群熱心人士,是來自深圳分行資訊技術部自發成立的民間助學組織。他們的助學活動自2004年至今,已經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怒江助學。活動開展十餘年來,已經從一個部門的自發活動逐漸演變成了整個分行全體員工的自發活動。當地的怒江報在報道怒江助學活動中是這樣説的,“10年前,一群深圳愛心人士,千里迢迢來到瀘水縣,為了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們能讀好書、上好學,她們十年如一日,捐助善款120多萬元,幫助1400多個貧困學子走出深山,走向夢想之地。”如今,助學活動資助的一千多個孩子們已經陸續考上了高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崗位。

“愛心還不止于物質,更有精神的幫扶。”去過怒江助學的同事介紹説,那裏絕大多數家庭裏只有農具,壓根兒見不到有屬於孩子們的課外讀物。如何圓怒江孩子的閱讀夢?經過調研和評估,分行決定建立圖書室,讓怒江的孩子們能與城裏的小孩一樣享受閱讀的快樂。

這個計劃受到了行內外眾多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援。捐款表上一些“愛心人士”匿名在ATM上存入諸如3000元、2000元的愛心款。分行有一位員工從2009年開始參加怒江助學愛心活動,2010年開始每月固定捐款1000元以上,還多次捐款為愛心圖書室購書,到目前為止其個人累計捐款達7萬元。分行副行長趙芝然單次即捐款2萬元;員工張軍和女兒張譯洋單次捐款6000元購置圖書;客戶李錦玲一次性為學校寄出了100多公斤的書籍……隨著怒江助學規模的擴大和捐款數額的增加,2010年、2013年,分行分別為怒江瀘水縣魯掌中學、大興地小學捐資購置一萬多冊圖書。為了銘記建行善舉、鼓勵孩子們積極向上,魯掌中學和大興地小學將圖書室命名為“深圳建行愛心圖書室”。

一個部門發起的活動都可以得到分行內外的廣泛支援,可見愛與善匯聚起來便是動人的力量。但如果在網上搜索“深圳建行、助學”,便能看到新聞報道除了“怒江助學”,更有鋪天蓋地的“大埔助學”。

作為廣東省16個貧困縣之一的大埔縣,由於交通不便、工業經濟不發達,當地居民多以種地收入維持生計,寒窗苦讀數十載的考生們一度在高昂的學費面前望而卻步。為了幫孩子們圓大學夢,早在20077月,分行便深入大埔縣考察,選定大埔縣田家炳中學為對口扶貧助學單位,並與大埔縣教育局簽訂為期五年的《合作共建“和諧工程”協議》,協議的其中一項主要內容就是,大埔縣教育局每年向分行提供一定數量當年高考上線但家庭貧困的學生名單,由分行員工自願捐款資助。

愛在延續。20118月,分行與大埔縣教育局再次聯合簽訂第二期為期五年的《合作共建“和諧工程”協議》,持續推進和實施大埔助學項目。至今,分行八年來已在大埔助學活動中累計捐款近370萬元,共資助大埔縣高考上榜的840多名寒門學子走入大學校園。

◆擴散善 愛成江海

又是一年慈善展覽會,深圳分行展臺裏的一台同屏顯示儀吸引了大批遊客駐足觀看。講解員熟練地操作手機,電視機螢幕同步顯示手機裏不斷變化的內容,這便是當時還在試運作中的“深圳建行•善建行”手機捐贈慈善金融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就能向深圳慈善會的慈善活動捐贈,還能向深圳弘法寺進行福順龍卡捐款。”據介紹,客戶在此平臺上通過銀行手機捐贈界面就能選擇自己希望捐助的項目,快捷的進行捐贈。捐贈方式不僅可以用建行賬號,還在銀行業內首創實現了微信支付。

聽聞講解員耐心的介紹,展會現場的客戶紛紛掏出手機進行嘗試。在完成便捷的捐贈流程後,很多客戶發現,這個平臺不僅能捐款,上面還有分行眾多慈善金融産品的介紹,包括“善款託管”、 “民政e線通”等多個産品。

“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分行沒有忘記這一使命。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個部門的力量有限,一個分行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分行不僅專注善、匯聚善,而且把善心和善舉向客戶擴散、向社會擴散。

手機捐贈平臺只是一個縮影,分行被外界廣泛讚譽的“慈善金融”計劃包含了五項創新成果,分別是社區基金會、善款託管、福彩手機投注、手機捐贈平臺和“善建行”冠名基金。一方面,分行通過慈善金融計劃向慈善機構提供貼身的託管等金融服務,提高慈善事業的透明度、效率性、安全性、增值性和可持續性,大大促進了慈善事業的升級。另一方面,該計劃依託強大的客戶基礎,拓寬了善款的籌集渠道和途徑,巧借“公益”東風,廣結善緣,共譜大愛華章。

自深圳分行針對民政事業推出各項舉措以來,受到了民政部門和民眾的熱烈歡迎。其中,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在“民政局年度工作計劃”中特別強調:“在民政金融方面重點要加強與深圳建行的合作,力爭在社區金融、慈善金融等方面探索出一些新模式、開發出一些新産品,為發展民政金融提供有益借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