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換算器
盎司
國際金價:熊市小陽春不改長期跌勢

今年4月份正式被診斷為陷入熊市的國際金價在過去近一個多月時間裏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特別在上周達到一個小高潮。上週五國際金價盤中一度觸及兩個月高位至1380.04美元/盎司,全周漲幅為4.92%,創近五周以來最大單周漲幅。如何看待國際金價這一波暴跌之後的暴漲行情?支撐本輪反彈的因素有哪些?12年來國際金價經歷的首次牛熊轉換的大格局是否會因此改變軌跡?

美國匯盛高級分析師潘鈞本月1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幾週國際金價反彈勢頭迅猛,其背後的主要原因除暴跌之後的技術性反彈要求之外,此前引爆國際金價下跌行情的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QE)預期雖被反覆提及,但這一預期尚未得到市場認可,為金價反彈提供了喘息的機會。潘鈞認為,目前來看這一波反彈行情尚未出現收尾跡象,但其性質仍然只是熊市中的局部反彈,不會改變國際金價已然確立的長期下跌的週期性走勢,“短期內回到1900美元/盎司甚至更高的概率幾乎為零”。“我個人認為,可能預示這一波反彈行情結束的技術面標誌或為金價向下突破1300美元/盎司。”他説。“從宏觀面來看,市場對美聯儲退出量寬預期形成共識並有所反應之時,或許就是本輪金價反彈結束之日。”

今年是國際金價打破“永遠上漲”神話的轉折之年,從年初的1675美元/盎司一路跌至6月底創下的近三年新低1180.85美元/盎司,跌幅近30%。這其中,有23%的跌幅發生在第二季度,數據顯示這是國際金價至少自1920年以來出現的最大規模單季跌幅,4月份也因此被認為是國際金市由牛轉熊的轉折月份。不過,在628日創出34個月新低之後,國際金價于7月上旬開始反轉,僅五周之內漲幅已近17%,更于上週五一度創出近兩個月新高,大有收復第二季度甚至上半年失地的勢頭。

有關本輪金價反彈的背後因素,集中市場各方觀點來看,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技術上存在反彈需求。潘鈞認為,國際金價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持續下跌行情,從近1800美元/盎司到6月底近1200美元/盎司的階段新低已有大半年時間,下跌趨勢也頗為淩厲,因此在技術面存在大跌之後的反彈需求。

第二,美聯儲退出QE預期始終未能明朗。一方面,在此前曾因過度驚擾市場而備受詬病的美聯儲欲説還休,偶有官員釋放偏鷹派信號後幾乎必有鴿派言論與之中和;另一方面,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復蘇前景不如預期中明朗,也令市場炒作美聯儲退出QE的熱情有所降溫。受此影響,過去一段時間美元指數沒有出現主動性走強跡象,引發與美元指數呈蹺蹺板效應的金價上揚。

第三,黃金投資需求暫時回暖。一方面,“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的投資偏好在發生作用,近期埃及政局動蕩推高投資者的黃金避險需求。另一方面,美股經過此前大漲後上周大幅回調,分析人士猜測部分股市資金可能回流到黃金市場。

第四,黃金消費需求上升,其中尤以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地珠寶、金條和金幣需求上升最為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衝了機構減持以黃金實物支援的交易所買賣産品(ETP)的影響,甚至令現貨金價遠高於遠期合約價。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印度實物黃金消費需求激增71%,中國實物黃金需求上升87%。摩根大通在本月16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現貨金價高於遠期合約價,這種現象非常罕見,可能反映出實物金市場推高了現貨價格。

儘管多重因素推動本輪金價反彈,其中不乏來自投資與消費需求的硬性支撐,但是和絕大多數分析師一樣,潘鈞認為國際金價在更長週期內陷入熊市的大格局不會因此發生變化,因為促使國際金價進入長期跌勢的關鍵因素沒有改變,那就是從較長時間看,因美聯儲退出QE而促使美元主動走強的預期沒有變化,黃金避險功能將大大削弱。儘管市場對於美聯儲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踩剎車”尚無一致看法,但“踩剎車”這一行為是毫無疑問會發生的,無論削減規模多麼有限,其對美元指數都將是一個趨勢性的推高因素,這對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金價無疑是巨大利空。特別是在預期中因超發貨幣引發的全球性通脹完全沒有出現的情況下,避險保值功能已然大打折扣的黃金,其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受投資者熱捧的概率都大大降低。

 

 

來源:金融時報  2013820


風險提示
 貴金屬市場有風險 入市須謹慎          貴金屬市場有風險 入市須謹慎          貴金屬市場有風險 入市須謹慎          貴金屬市場有風險 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