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至企業用戶

網上銀行防盜 重在養成良好習慣

網銀大盜固然可恨,但是如果不給他機會,他也無計可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用戶都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以及對網路認識的不足導致銀行資訊被盜。要避開網銀大盜的話,就必須從我做起,讓網銀大盜無機可乘。

經常將密碼設為生日、電話號碼等一些易被猜測的數字;在公用的電腦上或網吧使用網上銀行,疏忽大意,完畢後還不“退出系統”;在家上網時,喜歡下載一些沒有合法來源的軟體,上一些小網站,隨意打開陌生人發的郵件附件……

殊不知這裡面都隱藏著日後盜用其賬戶和密碼的病毒。網路銀行用戶的安全意識淡薄為“網銀大盜”行竊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環境”。

萬變不離其宗。“網銀大盜”們的“高科技手段”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假銀行網站連結,直接發送假地址或者利用微軟IE瀏覽器的漏洞,從而避開網上銀行系統的安全認證,用戶輸入的賬號和密碼都會被假網站記錄下來。銀行對此提醒用戶,對於一些有誘惑性的網站資訊不能輕易相信,應該及時打電話與銀行相關部門進行核實。不要輕易打開不認識的郵件,尤其是一些可執行文件等等。還應該定期更換自己的登錄密碼和交易密碼,避免被盜用。

另外一種常見手段就是利用木馬程式,入侵銀行客戶的電腦。木馬程式一旦發現用戶登陸銀行界面,就記錄下其在此期間的所有鍵盤和滑鼠動作,以此竊取客戶的資訊。安全專家認為,廣大用戶應該儘量避免在網吧等公共場所的電腦上使用“網上銀行”。對於個人電腦,最好能安裝一套帶有隱私資訊保護的殺毒軟體,並經常升級病毒庫,隨時關注反病毒專業網站最新病毒消息。使用完“網上銀行”後,切記點擊“退出交易”,以清除電腦數據庫中暫存的密碼,以充分保證安全。

儘管造成“網銀大盜”屢屢得手的原因有很多,儘管在技術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的網上交易主體———電子銀行用戶至少可以通過培養自身網上交易的良好習慣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記者認為,這比起技術改進,比起軟體開發不僅容易得多,而且還更加實用,見效也快。畢竟這是關係切身利益的事情,為何不從自己做起呢?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