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一名技術經理,今年30歲,年薪21萬;太太29歲,工程師,年薪9萬。他們有一個剛剛4個月的寶貝女兒,並且孝養雙方父母親。張先生家庭收入較高,努力工作之餘,更想要盡情享受生活,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提高生活品質。作為一個處在成長期的家庭,經過幾年積累,張先生一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家庭資産,有一套價值120萬的自住房産和一部現價13萬的機動車。資産家庭財務狀況比較健康,沒有負債,儲蓄比例較高,幾乎沒有其他的投資方式。張先生一家希望在未來的5、6年內,再購買總價200萬左右的房子,計劃首付150萬以內,剩餘貸款;希望保證孩子無憂的成長,長大後接受7-10年左右的高等教育。
在經濟發達城市,張先生一家屬於中等收入階層家庭,也是典型的2+1+4標準家庭,家庭目前也無負債和其他投資渠道,家庭開銷也不大,屬於保守穩健的中産家庭,具有一定的風險抵禦能力,但同時又面臨著嚴重的家庭財務安全缺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結構使家庭面臨贍養父母、子女教育等多項問題。由於張先生目前只有一套房産,是一家人的安居之所,所以變現的可能性降低;現價13萬的機動車折舊後變現的現金也是杯水車薪。所以合理規劃目前的資産,利用可自由支配的現金的10%到20%進行必要的家庭財務安全規劃,提高抗風險能力,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財務自主。
而很多家庭在購買保險時容易産生保單錯位,不少家庭都崇尚“以孩子為重”的理念,因此經常出現孩子的保險保障十分完備,而作為家庭經濟頂梁柱的父母卻是“無險傍身”,一旦作為收入主要來源的父母遭遇事故,整個家庭都將陷入危機。假如張先生不幸發生意外(身故、全殘、罹患重大疾病等),家庭經濟支柱突然坍塌,收入永久性中斷,那整個家庭未來的生活將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夢想也將化為泡影。因而張先生家庭保障方案設計的順序也應該是:張先生、張太太、女兒。
保險規劃建議為:壽險+重大疾病和醫療保障+意外保障+子女保障+養老金規劃
1.壽險保障:夫妻雙方是家庭財富的共同締造者,應依照收入比例各自規劃足額的定期壽險用來覆蓋家庭財務安全缺口。建議夫妻雙方定期壽險的保障期限設定為20年,以夫妻各方年收入的75%作為保額,即“保額=年收入*75%*20”,風險發生後每年向受益人給付保額,實現保障額度和成本的最優化。
2.重疾和醫療保障:張先生和張太太比較關心健康保障,而健康保障中與家庭財務安全最相關的便是重疾保障了。重大疾病風險來臨後,不只是意味著龐大的醫療開支無法通過社保解決,同時還意味著收入中斷和連續數年的康復開支得不到補償。受限于客戶給出的保費預算,以被保險人年收入的2倍分別設計重疾基本保額,張先生重疾保額40萬,張太太重疾保額20萬。醫療保障用來補充社保解決範圍之外的醫療支出,作為可選計劃,可規劃一些長期保證續保的住院津貼和醫療卡單保險。
3.意外保障:意外身故或全殘風險均在壽險保障範圍內,而規劃意外險主要是為了應對意外傷害導致身體傷殘或燒傷的風險,發生這類風險,不免産生醫療支出,收入中斷損失,康復費用等等,家庭財富會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響。意外傷殘和燒傷是按比例賠付保額的,因此如果保額太低,則意義不大,建議保額夫妻雙方各100萬。
4.子女保障:張先生和張太太比較關心孩子的教育金和健康保障,事實上,孩子的基本保障需求也無外乎這兩項內容。教育金保障等同於用穩健的方式積累專款,同時搭配投保人發生重大人身風險後保費豁免的功能,增值功能較弱,確保功能強,教育金保障也是家庭財富積累的一種特有的形式。在教育金保障下附加少兒重大疾病和住院津貼,即可滿足張先生和張太太的想法。
5.養老年金規劃:商業年金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確保性和永續性,增值功能相對較弱。養老規劃越早開始越好,實現財富積累,獲取穩定收益,在責任期後期,退休之前,用於養老規劃的資金更加需要的是安全、穩定、保值。張先生和張太太的養老規劃應由三部分組成:基礎社保+商業年金保險+靈活投資,確保基本養老所需的基礎上,保證現有生活水準得以持續,再考慮較高風險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