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質:
火花收藏:珍品孤品價格也不低
 

老百姓對於泊頭火柴外包裝的最後印像是:一面的紅框裏大大地寫著“泊頭”二字,另一面的紅框,被一分為二,大字是“安全火柴”,小字則是泊頭火柴的出品公司。其實,這種簡包裝之外,火柴盒上的各種貼畫可是絢爛奪目,“火花”一詞,據説就是藏友們起的名字。業界也有一種更學術的説法,“火花是上世紀60年代前的火柴商標和以後的火柴裝飾畫、宣傳畫加生産廠家標誌的總稱。”

本市火花協會的劉觀勤藏友,在業內名氣不小,僅天津火柴廠出産的200種、7000枚火花,他就收藏了超過90%,其藏品中,不乏泊頭火柴廠出品的各個時期的火花。收藏、觀賞、研究火花,已經是劉觀勤這幾十年孜孜不倦的一種生活狀態。“透過一枚枚火花,能看到的不僅是美麗,還有歷史。”這位花甲研究者如是説。

“泊火”還打了最早的“著作權”官司

有不少“特産”,名稱之前常常被冠上天津二字,卻又非天津的“土特産”,如“天津鴨梨”、“天津栗子”。成因有二,一是從行政區域角度講,天津數次歸屬河北省,而周邊泊頭等地,又隸屬天津轄區;其二,九河下梢、三岔河口的天津衛,是北方交通樞紐重鎮,周邊特産搭上天津的鐵路、船運,向四面八方銷售而去。“泊頭火柴也曾搭乘著天津的順風車,遠銷到新疆等地。”在劉觀勤的研究中,一枚枚火花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

火柴輸入中國始見於1865年天津海關報告。初期進口的主要是歐洲火柴,後由日本倣造運入。1878年前後,上海、四川、天津、浙江等地,已經開始開辦火柴廠了。根據史料記載,中國的火柴工業,最初的産品曾以倣冒舶來品的商標為主,業內普遍認為的中國最早的火花,就是1879年廣東巧明火柴廠冒倣日本火柴商標生産的“舞龍牌”火柴貼畫。直到1927年中華火柴同業公會公佈各地火柴廠家註冊登記的産品商標,這一歷史才算基本結束。劉觀勤表示,因為火花商標,還引發中國第一起“商標著作權官司”。

1931年,泊鎮永華火柴公司由於“第一牌”火柴商標,與天津丹華火柴公司“玉手”牌火柴商標圖案相近,發生商標權糾紛案,最後因天津火柴廠註冊在先,所以當時判令永華火柴公司改變圖案。在劉觀勤手中,僅有一盒原裝“玉手”牌火柴,被他用塑膠紙包裹著,他希望能有機會找到最初的“第一牌”,讓這倆“冤家”聚頭。劉觀勤介紹説,從不少流傳至今的火花上,就能看出天津火柴廠曾一度領潮北方火柴商標包裝,一方面固然有“管轄”的歷史原因,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早期火柴商標圖案難比後期的多樣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俗稱的‘天津眼鏡’標了。”一樣的素材,但卻標注著不同的分管機構,從“河北省天津市”,到“河北省地方國營”、“河北省輕工業局”等。

戲曲風景女明星都上了火柴盒

19587月,北京火柴廠推出了我國第一套成套火花,分鳥類、風景、花卉三組。這一時期,泊頭火花的圖案也逐漸出現了鴨梨等特産圖案,劉觀勤解釋説,這種廣告行為,是作為當時外貿部門一項下派任務來完成的,火柴廠不能私自印製廣告。到了80年代初,泊頭火柴出了一套5張戲曲類火花,這是因為當時已經開始恢復傳統老戲。緊隨其後,企業的各種廣告逐漸堂而皇之地成為火花主題。

劉觀勤展示了標有“泊頭火柴”商標的“樂凱火柴”,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火花一面上印有當時走紅的沈丹萍、周潔的明星照,“品質、清晰度相當好,讓人一拿到手就能感覺到樂凱膠捲的高品質。”

採訪中,劉觀勤還饒有興致地説起了火花工藝。他介紹説,一般把火花分為貼標、標籤、卡標三種。“卡標曾一度受到‘抵制’,因為火柴本身就是一種利潤極低的商品,而製作卡標的機械,動輒數十萬元,很多工廠認為‘不值’。”

關於卡標的印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品的“三面紅旗”火花,使用的只是簡單的紅色,其後都是幾種顏色的套色印刷。劉觀勤説,這種套色雖然簡單,卻有點類似楊柳青年畫的套版印刷技術。

珍品孤品價格也不低

近幾年來,雖然火柴工業低迷,但是火花卻從未停滯,內容不斷創新,形式更加豐富。劉觀勤提到的旅遊火柴、藝術火柴,在各地的旅遊景點也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在北京著名旅遊集散地南鑼鼓巷,幾家創意火柴店遊人如織,天津也有類似的幾家店舖,生意都還不錯。外包裝上留下的時代烙印、流行雷語、各種情調,以及盒中五顏六色的火柴梗、火柴頭,在這裡已經成為收藏紀念的潮品。

而火花收藏的意義與之不同。火花記載了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根據年份、保存情況、存世量的不同來定價,珍品、孤品都有著相當的經濟價值。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許若軍曾説過,火花是一種國際收藏品,圖案是一個民族和文化的縮影。隨著國內火柴廠陸續消失,不少火花已成絕版。劉觀勤説,已經有人考證,1877年開設于上海大馬路一洞天的“上海製造自來火局”,該局當時使用的火柴牌號為“馬牌”,應該比之前普遍認為的 “舞龍牌”火柴貼畫要早。在國外,火柴收藏家大有人在。世界上第一枚火花問世于1827年,比1840年英國發行的“黑便士”維多利亞女皇肖像郵票還要早13年。也因此,它和郵票、錢幣、煙標並駕齊驅,被世界各國的收藏界普遍認同為收藏王國的四大家族。在我國,火花收藏曾是位列于郵票收藏之後的第二大收藏項目。劉觀勤表示,胡適、梅蘭芳等名人都是火花收藏愛好者,被稱為“揚州第九怪”的季之光,收藏世界各國火花15萬種,150多萬枚,被侯寶林稱之為“火佛季公”。有研究者認為,在普遍表現疲軟的藏品中,有著文物和藝術品等多重價值的火花,卻出人頭地傲視群芳。現在一枚清朝末年或民國初年的火花,價格不菲;新中國成立前出品的單枚火花以及“文革”前的成套火花都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很多人形容自己最初接觸火花收藏,是“一看上,就深深地戀上了”。劉觀勤提醒,市場中的火花也存在復版印刷品,應注意鑒別。(天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