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質:
什麼樣的富豪能養得起私人遊艇
 

水,對於人類的心靈始終存在一種神秘的吸引或者凈化的力量。在2008年完成歷時3年的“垂直式”(南北方向)環球航行的遊艇愛好者安德魯-弗蘭根曾説:“之前我對人生一直有種種不滿,總覺得心中有個巨大的空洞需要去填滿。但現在我猜想,這個洞已然不在。”

私人遊艇開始成為富豪們新的“玩物”

對於身家數十億的富人們來説,他們或許更能對這種情懷感同身受,各類豪車、名錶,已難以為其帶來滿足感。取而代之的是,私人遊艇開始成為他們新的“玩物”。

人們對中國新貴人群似乎已經達成了一個新的共識:只有私人遊艇,才能拉開億萬級富豪和普通富豪的差距。

2008年,搜狐CEO張朝陽購買了一艘20米長的聖汐豪華遊艇,並取名為“快樂號”。2010年,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購入的同樣是聖汐,70多英尺的長度使該艇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私人遊艇。幾個月後,大連萬達集團以700萬英鎊購入了一艘量身訂制的聖汐“狩獵者”,全長33米,是聖汐製作的唯一一艘“聖汐戰艦108特別版”。

胡潤財富報告》在2010年曾做過一個調查顯示,內地億萬富豪的平均年齡為43歲,比國外年輕了15歲,且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億萬富豪表示,打算購買私人遊艇。遊艇,無疑成了中國富人們的新愛好。在今年4月上海舉辦的遊艇展上,短短4天就促成了22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20%

即便如此,國內富人在遊艇方面的開支和消費理念仍然遠遠落後於海外富人。“發達國家平均每171人便有1人擁有遊艇。但目前這項數據在國內還要加上好幾個零。”廈門遊艇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

對此,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遊艇銷售總額為540億美元,中國遊艇市場的銷售額為36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1/15。其中,中國目前擁有私人遊艇約402艘,也就相當於“1000萬人擁有1艘私人遊艇”。歐美國家已達到平均每150人擁有1艘,挪威、芬蘭則高達6-7人擁有1艘。

巨大的差距也讓不少商家看到了潛力。如果按照2010中國內地的千萬富豪人數87.5萬人且同比增長6.1%,億萬富豪達5.5萬且同比增長7.8%的數據來推算,到2015年,我國的私人遊艇潛在需求量將約為2.5-3萬艘。再若按照私人遊艇平均500萬元人民幣的單價來計,中國私人遊艇的潛在市場總量在2015年將達1250-1500億元人民幣。

買得起更要養得起

甲骨文公司CEO拉瑞-埃裏森和大衛-格芬共同擁有世界上第五長的遊艇“日出號”,長達452英尺,估計造價達2億美元;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的遊艇上有劇院、游泳池,還有可供兩架直升機著陸的籃球場,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遊艇,造價約為2.5億美元;迪拜王儲阿馬克圖姆在2005年製造了ThePlatinum,價值2億英鎊,長達525英尺,除電子保安系統之外,該遊輪還有電腦穩定船身設備,乘客端著酒杯也不用擔心酒會濺出……

誰不想擁有一艘自己的遊艇,在浩瀚的大海上遨遊?只是,即便過去數十年間,這個市場已經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但事實上現在私人遊艇仍然只是少數人的“玩具”。

“在中國的遊艇買主中,75%以上為大公司,主要用於商務應酬。只有約三成的購買者是私人買主。”海南金舶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斌認為。

這些購買私人遊艇的國人究竟是何許人士?國內某遊艇會程秘書長的回答是:“多數是私營企業主,房地産開發商、IT行業高管、投資理財顧問,或者來自建築設計、生物制藥等領域的富豪。粗略估計,這些遊艇玩主的年收入應該要超過千萬。”

上述人士認為,除非是“實力雄厚”或者“十分必要”,否則一般人不會購買一艘價值不菲的遊艇,因為遊艇不同於同樣昂貴的名車,其維護費用相當驚人。

盧斌表示認為,遊艇消費是一種需要不斷投入的消費行為。購買遊艇花費巨大自不必説,另有遊艇的停泊、保養等費用就不是一般有錢人可以承受得起的,“比如在香港,一條遊艇一個月的維護費用為100萬港元。遊艇消費因此成為衡量富人的指標,成為富人生活品質的象徵。”

對此,程秘書長粗略地算了一筆賬:一般國外進口的主流遊艇,單價為2000-8000萬元人民幣,國産的主流遊艇價位約800-2000萬元。即便是一艘500萬元左右的國産小遊艇,其每年的維護和使用費(包括保養、汽油、人工、停泊等)也約為75萬元,即遊艇價格的15%左右。“凡是能夠消費價格在500萬元左右遊艇的人,其身家起碼應該在億元以上。”上述人士認為。

不過,這也並不就是説,年收入千萬元以下的人就一定不能享受遊艇,只不過這些人採取的是另一種消費方式,即租用。

遊艇漸成商務活動新潮流

阿聯酋遊艇公司Gulf Craft Inc。首席執行長巴姆波斯在談到中國的私人遊艇市場時曾説,大多數中國人還沒想到把多餘的錢花在遊艇上,他們寧願買輛勞斯萊斯汽車或一幢新房子,或者乾脆去旅遊,購買最奢侈的名牌。

“不過,當越來越多的中國富人到過了摩納哥或者地中海等地旅行,看到那裏富人的生活方式時,這種情況開始改變。”巴姆波斯説。

從事房地産開發的黃淮(化名)大約就是巴姆波斯所説的那類人。在一艘18.8米長的Sunreef62風帆雙體船的上層甲板上,陽光照耀在黃淮的身上。他總是喜歡瞇著眼睛、品著紅酒,享受這天地合一的愉悅時刻。

黃淮表示,這艘遊艇當年的底價為140萬美元,在上面可以用巨大的平板電視看各種影片,無線保真(Wi-Fi)上網設備則保證通訊隨時暢通,專業化的廚房和寬大的娛樂空間一應俱全。

“幾年前我買了這艘船。現在,我習慣出海,也經常在遊艇上和朋友聚會。”這位42歲的北京商人説,有過一次出海的經歷後就再難割捨,眼下,正考慮買兩艘船,一艘用於航行,另一艘是汽艇。

不過,當問及遊艇所帶來的最大價值時,黃淮毫不掩飾地回答,是交際。“圈子裏能玩遊艇的畢竟還不多,有了它,自然會有更多人願意接受我的邀請,至少希望來感受一下新事物。”黃淮説。

事實上,與豪車等其他奢侈品相比,遊艇消費市場由於碼頭少、登記難等原因,在中國起步較晚,這也直接導致了內地私人遊艇的擁有量較少。正是這稀少的一部分人,成為圈子中的寵兒。

據了解,內地私人遊艇的擁有者目前較為普遍的方式是選擇加入某一個遊艇俱樂部。

“加入遊艇俱樂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遊艇主們的問題。首先,遊艇俱樂部可以提供停泊、保養等相關配套服務,而且集體管理比個人管理更專業更節省;其次,遊艇俱樂部的介入使得購買遊艇從單純的消費行為成為一項投資行為。俱樂部將閒散的遊艇集中起來進行租賃服務,按照現在市場上400-1200/小時的均價,遊艇租賃將在很長時間內為遊艇玩主獲得頗為豐厚的回報。”某遊艇會秘書長透露。

當然,上述的兩個原因並不是遊艇俱樂部的最大功用。它的優勢在於為財富身份大體相同的遊艇玩主們提供了一個交際圈。在這點上,遊艇俱樂部和IMBA是有異曲同工的作用的。

“正如陸地上有高爾夫交際一樣,在遊艇上進行商務交流是不錯的選擇。未來510年,在遊艇上請客戶、談生意將成為一種新的更高雅的應酬方式。”盧斌表示認同。

遊艇玩家中西有別

還記得007系列《皇家賭場》(CasinoRoyale)中詹姆斯-邦德的遊艇嗎?作為全球最大的豪華私人遊艇製造商之一,2003年,來自於英國的聖汐(Sunseeker)也將豪華私人遊艇的概念帶到了中國。

“在初到中國的頭兩年,我們一艘遊艇都沒賣出去,”聖汐中國區COO劉歡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不過這幾年來,這種情況在慢慢變更,目前出售的遊艇數量在20余艘,2011年,該公司還賣出了一艘“天價遊艇”。

這艘遊艇名為狩獵者(Predator),長達33米,絕對是超大型私人豪華遊艇。該遊艇特別定制,全球僅此一艘,售價高達8500萬元人民幣,它的主人就是中國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直到如今,王健林的這艘“狩獵者”在上海著名的十六鋪碼頭還擁有一個最佳泊位。“它現在已經是上海浦東的一個熱門景觀了。”劉歡饒有興趣地説。

中國遊艇玩家偏好“大船”

耐人尋味的是,在歐洲,聖汐出售一艘上百萬英鎊的遊艇,通常是在辦公桌或會議桌上完成的。但在中國,大部分生意都是在夜總會裏做成的。

據劉歡介紹,中國客戶對無聊的細節不感興趣。“他們只想要一個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一件表明‘我很富有’的物品。”看得出,在購買遊艇的偏好上,中國富豪與西方富豪存在著巨大差異。

“中國遊艇購買者更偏愛‘大船’。”盧斌透露,比起功能性,設計感和外觀更能博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

據了解,如果單從功能性上來劃分,遊艇一般分為三類:運動型遊艇、商務型遊艇和家庭型遊艇。所謂運動型遊艇就是快艇。它具有速度快、價格低、配置簡單的特點,受到海上運動愛好者和年輕人的青睞;商務遊艇的特點是尺寸較大、設計豪華。它往往在商務會議、公司聚會、小型聚會和公關推廣等高級商務活動中使用;家庭型遊艇即休閒遊艇,尺寸往往在30英尺到88英尺之間,這種遊艇正漸漸成為國內消費者最偏愛的類型。

4年前,搜狐CEO張朝陽購買了聖汐一艘20米長的豪華遊艇,並取名為“快樂號”。據劉歡回憶:“當時我還記得他有一個朋友是上海的大企業家。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問我張朝陽買的遊艇是多大,我告訴他是66英尺,接著他問我超過張朝陽遊艇的下一個尺寸是多大?他想買比張朝陽的遊艇稍大一點的。像這種現象在中國市場非常典型。”

事實正是如此,在中國,“最大”私人遊艇的紀錄一直在快速刷新。在張朝陽之後,去年,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也購買了一艘70多英尺長的大遊艇,並也一舉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私人遊艇,但就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後,王健林購買的108英尺長Predator級遊艇就刷新了這個紀錄。

“中國每個想購買遊艇的富豪都想讓自己成為圈中的老大”。從事遊艇會展的資深業內人士劉鑫嵐的感觸頗深。她説,這就是中國消費者的行為特點,“因為遊艇更像是一種社交工具”。

在劉鑫嵐看來,內地遊艇消費還只是初級階段,生活習慣也與西方大相徑庭,總體來説,尚未來形成一種文化。

“內地富人的遊艇商務用途居多。香港富人大多喜歡在週末出海放鬆,或者與家人一起出海度假,他們甚少在船上過夜,最多只逗留一晚。而外國富人喜歡跨地域乘船旅行,例如六日遊地中海,七日遊加勒比海等。”劉鑫嵐稱。

美國1/14的人有遊艇

遊艇其實是海洋文明的産物之一。以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為源頭的西方海洋文明,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與船隻結下了不解之緣。通過揚帆遠航,海洋文明才獲得了它生生不息的動力。

起初,人們通過海上運輸得以交換和獲取日用品、衣物、食物等。漸漸的,揚帆遠航在生産方式之外,也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在海洋文明中的人,船上的生活已經成為他們集體無意識中最深沉的一部分。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與船隻相關的生産方式逐漸為生活方式所取代,於是遊艇也隨之誕生。

歷史上第一艘記載中的遊艇是英國人民為慶祝查爾斯二世繼承王位而于1660年敬獻的用於狩獵的船隻。這艘船隻被命名為“YACHT”,這也是當代遊艇(YACHT)的語源。

早在17世紀,歐洲的貴族們便開始建造遊艇,到了18世紀,這種風氣更為興盛,尤其是在英國,貴族豪紳們已經不滿足於讓自己的遊艇在泰晤士河上閒逛,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他們乘坐自己的遊艇環遊世界,在海上與他們的遊艇日夜為伴。

隨著經濟的發展,遊艇甚至成為西方普通民眾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資料統計,發達國家目前平均每171人就擁有一條遊艇。在美國,每14人中就有1人擁有遊艇。而在挪威、澳大利亞、紐西蘭,這個比例更高一些。遊艇休閒也是商業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僅此一項,全世界每年的銷售額就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

“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玩遊艇是很普通的休閒娛樂方式。”據盧斌介紹,每到節假日,西方的遊艇玩家們便習慣開船出海,一方面可以融入自然,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水上移動沙龍。

“他們在遊艇上喝咖啡、品紅酒、抽雪茄,既可以和家人朋友共用遠離喧囂的避世時光,又可以將生意夥伴邀請上艇,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工作。這樣的生活方式對西方的遊艇玩家們來説已經司空見慣。”盧斌説。

正是人們對這種風尚的推崇,在遊艇誕生後的幾百年內,這種與奢侈相關的生活方式風靡了包括內陸文明在內的全世界,而遊艇本身,也就演變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徵。(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