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留言性質:
80後夫妻月入9千年存9萬 存錢大法引膜拜
 

80後夫妻:月入9千年存款9

發帖人郭浩(化名)今年29歲,在南京一家大型國企工作。郭浩表示,自己每月工資大約50006000之間,扣除各類稅和保險後,實際拿到40005000元。不過,每個月,單位有1000多元的公積金和400元房補,再加上過節費、高溫費、年終獎,一年收入6萬上下。

一年多前,他和比他小4歲的尹玫(化名)結了婚。尹玫是外地人,現在在南京一家醫院做護士。她的收入一年加起來55000元左右。兩人月收入合計大概是9千元。結婚前,兩人在橋北繁華地段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貸款還有10余萬沒還完,但現在每月從公積金裏就差不多了,基本不需要掏現金。每月生活費雜七雜八加在一起,僅在1000元之內,每月能餘下8千多元,一年能存9萬元以上。因此,雖然剛剛結婚不到兩年,兩人已經有了10多萬存款。他們正考慮要個寶寶、買輛車;或者乾脆存錢再買套更大的房子,用公積金和現在房子的房租還。

眾多網友對郭浩佩服無比,不過,更多的網友則直言被“震翻了天”。“每月花一千?!我每月能存一千就算好了”……

半個月晚飯吃父母的

應網友強烈要求,這兩天,郭浩把家裏的每月開支曬在了網上。

固定支出

飲食篇:早飯:在家吃,有草雞蛋、牛奶(或豆漿)、稀飯、麵包(或包子、燒賣)等。他們一般晚上去超市,這時候草雞蛋、麵包、燒賣和肉包都打折出售。第二天微波爐一熱,就可以吃得很好很飽,一天兩人也不過五六塊,一個月至多180元。午飯:夫妻倆都在單位吃,不要錢;週末時不做,早飯多吃點,或在父母家吃。晚飯:一個月30天,郭浩基本10天在外應酬,5天在單位加班。這15天晚上,尹玫通常在家自己弄飯。她一個人吃不了多少,買份熟食、炒個菜夠吃兩天。所以通常一個月在200以內。剩下的15天左右,他們都到父母家吃。水果:每次去父母那兒,都有水果吃,而且每次離開都會帶很多回來,夠吃不少天。偶爾自己買,一個月50元也就足夠了。油鹽醬醋米麵:因為不怎麼在家吃,買一次能用很久,平攤下來一個月大概50元。

通訊篇:夫妻倆和家人有親情號,在單位都有短號,所以一個月話費都不高,兩人一共50元左右。

交通篇:兩人都有小電動車,公交卡每人充50元可用大半年。

水電雜費:寬頻一年480元,一個月40元;有線電視一個月24元;水、電、氣一個月100元,夏天和冬天的4個月每月多100元。

以上總計,每月700元左右。

非固定支出

過年過節給老人的節禮:兩邊老人平均每個節日1000元,一年3000元,共計6000元;每年國內旅遊雜費4000元;人情往來2000元;零花錢每人平均1000元,共計2000元;添置衣服、鞋、褲等每人平均2000元,共計4000元;緊急支出待用:5000元(不需要就存起來,一般不需要)。以上總計18000元,還不到25000元(按此計算)。此外,郭浩稱,自己不抽煙、喝酒,妻子不太化粧,買衣服基本在地攤買或網購,每件不超過100元。而例如毛巾、香皂、女性用品、洗衣粉、衛生紙、飲料、糖、冷飲、內衣之類生活用品,單位都會定期發。綜上,扣除每月固定開支,他們一年收入剩下99600元,加上過年過節獎金和高溫費,兩人共15000元左右,合計就是115000元。再減去非固定支出的25000元,一年存9萬元以上完全可以,如果雜用再少一點的話,他能保證一年甚至存10萬以上。

一些網友總結,這對夫婦很重要的一點是有單位和父母可以“蹭”。“但這樣的生活快樂嗎?”面對疑問,郭浩認為自己並不是故意省吃儉用,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月中光族”很無奈

和郭浩夫婦形成天壤之別的,是“月光族”中的“月中光族”,意思就是到了月中就沒錢花的人。

李航(化名)是個單身的80後,目前在一家外企,“月末發工資那天只上半天班,下午到晚上肯定得三五同事或幾個好友一起撮一頓,隨後,就開始出沒于各種花錢的地方,KTV、酒吧……李航一個月拿到手的錢大約在3500左右,身為外地人的他還要租房子,一個月要付1000多,剩下的2500元,吃飯算20元一天,又要減去600。中秋假期,李航想回家看看父母,路費和禮物肯定都不能省。

“秋天又到了,去年買的外套今年已經不能穿了,買個一般的至少100來塊吧。”李航很無奈……

專家點評

想學“存錢大法”

先滿足三個前提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邱建新認為,雖然郭浩夫婦和李航表像的生活方式並不一樣,消費支出也完全不同,但究其根本,兩者的消費水準是大體相同的。

邱建新指出,要想模倣郭浩夫婦,需要滿足三個大前提,一是家族或者大家庭的經濟基礎尚可,二是單位自身福利好,三是夫妻二人沒有不良嗜好,諸如抽煙喝酒賭博。

至於李航,“我完全不認為他的消費非理性。”邱建新説,2010年南京每人平均月消費就達到1600多,而這還不包括住房消費,這兩年物價又上漲,一個外地人在寧月消費3000多很正常,更何況還要應酬和交際。“如果他有那對小夫妻有的條件,他肯定也會去利用,但是他沒有,所以他的支出都是實實在在的支出。”

邱建新説,這兩個看似極端的例子背後反映的是大體相同的東西年輕人在高昂的房價、物價壓迫下,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壓力,都是基於對生活壓力的焦慮。(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