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週五刊登時評文章稱,中國應托底民生,多措並舉穩就業,在關注短期總量的同時,還應理順就業結構。千方百計、多管齊下,用好人口素質提升所孕育的新一輪人才紅利,就業不僅穩得住,也必將推動經濟蓬勃發展。
文章指出,疫情使企業生産經營活動受限,使穩就業壓力進一步凸顯;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是短期的和局部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定就業的基礎條件也沒有改變。很多就業崗位只是暫時受疫情影響,隨著生産生活秩序的恢復,崗位也將逐步釋放。
當前,境外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要謹防全球需求下滑,對出口型中小微企業造成衝擊。中小微企業貢獻了中國80%以上的就業崗位,但抗風險能力較弱,為了應對疫情衝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難關。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還需隨時調整工具箱,加大政策對衝力度,力爭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文章提到,疫情期間,新經濟成為亮點,尤其是網際網路經濟、雲服務中新業態的發展,保證了中國經濟社會在疫情中的有效運轉。加快推進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出臺更多支援性政策,鼓勵新經濟加快發展,就能培育經濟和就業新增長點,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文章認為,穩就業在關注短期總量的同時,還應理順就業結構。近年來,中國勞動力市場出現較大變化。在供給端,2013年勞動力人口總量到達頂點,勞動供給出現拐點;在需求端,現代化的生産體系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替代勞動力方面影響深遠。
受疫情影響,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用工需求等都在發生變化,健康消費成為新熱點,線下場景加速線上化,非接觸型經濟快速發展。這些,意味著對勞動者崗位技能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
因此,必須加大在職培訓和技能培訓力度,加快調整勞動者隊伍技能結構,進一步提升技能素養。從長遠看,還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就業優先政策,使教育與勞動力市場在數量、結構和品質上更好匹配。
截至去年末,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約9億,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
來源:路透中文網20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