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上去再普通不過的儲蓄所:坐落在北京南城一個老舊的居民社區內、百餘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一字排開的櫃檯,熙熙攘攘的人流。然而,正是這個普通的儲蓄所,近幾年來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原來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在建行系統無人不曉,建行北京西羅園儲蓄所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近五年時間裏,該所儲蓄存款新增量年年翻番,實現了從禮儀服務到知識服務、從核算服務到行銷服務、從以産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三大轉變。這裡的員工用他們的愛和真情與客戶以誠相交,也為自己小小的儲蓄所打造出了一片廣闊天地。
招牌式的微笑
“讓我最難忘的是你們的微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然而在你們的儲蓄所裏我總能看到一張張笑臉,聽到溫馨的話語,讓我忘記了所有的疲憊和不快,陶然於此。”留言的周鳳賢是西羅園儲蓄所的忠實客戶,幾年來她一直選擇這家網點辦業務,去年她買新房搬到了附近的小區,但是每逢辦理銀行業務,她寧願多轉幾個彎到西羅園儲蓄所來。她常説,來這裡不光為存錢取錢,更重要的是看看儲蓄所的朋友。
像周女士這樣的忠誠客戶在西羅園儲蓄所為數不少。用儲蓄所主任李麗的話説,微笑服務給了客戶最直觀的感受,也讓人們記憶頗深,幾年來,憑藉微笑這張“名片”,他們贏得了很多客戶的心。
為了將微笑貫穿到日常服務中,西羅園儲蓄所的員工動了不少腦筋:他們在晨訓中訓練微笑的感覺,在辦公桌上擺上小鏡子觀察自己微笑的表情,甚至將微笑的標準統一為露八顆牙齒。李麗常對員工講,微笑的表情我們每天要重復上百次,但是對每位客戶卻都是第一次,只有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時時想著客戶的利益,我們才能做到發自內心地笑、心懷感激地笑。即使遭遇委屈和不公時,也要換位思考、笑對客戶。
2007年7月,正是基金銷售異常火爆的時候,西羅園儲蓄所往往是門一開就坐滿了客戶,櫃員們忙得一天顧不上喝水、上廁所,午飯經常要到下午三四點才吃,李麗則要在營業廳裏從早走到晚、從早喊到晚,不停地引導、送水。然而,常有不耐煩的客戶把不滿發泄在員工身上,李麗他們卻總能用微笑和勸解來化解矛盾。有一次,一位客戶竟將滿滿一杯冰水潑到李麗身上,霎時間在場許多人的目光集中到了李麗身上。李麗臨危不亂,客戶對她怒目圓睜,她反而給客戶深鞠一躬,微笑著説:“讓您久等了,我們會儘快辦,請您稍候,也請您原諒”。一句話説得客戶啞口無言、連賠不是,“對不起,我太過分了。”李麗的態度讓在場客戶大吃一驚,營業廳裏掌聲、讚許聲頓時響成一片。
用微笑結交朋友,用微笑贏得掌聲,同樣,當挫折和不幸來臨時,西羅園儲蓄所的員工也選擇了用微笑面對。個人業務顧問白忠蓮的父親兩年前因病去世,老人走得突然,老白當時非常悲痛,然而她只請了一天假辦理後事,第二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工作中,她仍舊保持著往日的微笑,只有所裏的同事知道她內心的痛苦。提起往事,老白説:“所裏人手緊,我不能增加大家的負擔,更不能把痛苦表現給客戶,只要站在儲蓄所裏,就要找到最好的狀態。”
客戶人人是貴賓
2004年,宣武區軍隊離退休幹部第二幹休所要為70余位老幹部開立代發工資賬戶,財務人員跑了幾家銀行都被拒絕了,原因是老年人習慣將工資轉存、存款沉澱不下來。李麗得知這件事後,立即去了幹休所,表示願意辦理這項業務,同時還提出為腿腳不方便的老幹部提供存取款到府服務的方案。五年來,李麗他們盡心盡力的服務得到了老幹部們的青睞,絕大多數人不僅沒有將工資轉存到其他銀行,反而將家裏的大額存款存到了西羅園儲蓄所,由此沉澱的存款數也遠遠超出了李麗當初的預期。
西羅園儲蓄所地處老舊居民社區,雖然居民較多,金融服務需求旺盛,但是客戶多為老年人和危改拆遷戶,客戶資源並不豐厚。照常理,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在業務發展上取得突破,非常困難。然而,西羅園儲蓄所的員工們偏不信邪,他們相信,高檔社區網點實現的業績,他們同樣能夠做到。李麗説,在這樣的環境下求發展,就要有“客戶人人是貴賓”的服務意識,僅僅看到賬戶上的資金是不夠的,而是要盯住賬戶外潛在的資金,僅僅滿足客戶的需求是不夠的,而是要主動為客戶設計需求。
針對居民理財需求日益旺盛的變化,西羅園儲蓄所提出服務要向知識型轉變。他們要求櫃員熟知金融産品知識,並利用晚上的時間開展新業務産品的培訓,做到培訓不過關不上崗,還將所有代銷基金和理財産品的行銷資訊編輯成小冊子,櫃員人手一冊隨時查閱和解答客戶諮詢。同時,他們建立了重要客戶聯繫卡制度,將客戶購買或諮詢過的産品情況、賬戶資金流動情況以及客戶個人資訊記錄在小卡片上,開展跟進、回訪服務,節日打個電話,生日送枝鮮花,客戶資産有較大波動時,他們也會及時通知提醒。目前,聯繫卡已經收錄了2000多位客戶的資訊,客戶説,西羅園儲蓄所的服務真是到家了。
2007年5月,西羅園儲蓄所通過網點轉型工作驗收,成為該所業務發展的又一個新起點。轉型後,儲蓄所的服務硬體改善了,服務流程更順暢了,加強了營業廳管理,積極推進“大廳制勝”戰略。他們重新定義了大堂經理的角色,建立櫃員推薦機制,櫃員向個人業務顧問推薦客戶,個人業務顧問向客戶推薦産品,確保業務顧問服務覆蓋率達到100%。2007年年底,一對老年夫婦剛剛獲得一筆300萬元的拆遷款,準備隨時買房,擱家裏不安全,存活期不划算,正在猶豫時,櫃員張羽將這對客戶推薦給個人業務顧問付瑤,付瑤向他們推薦了七天通知存款,年利率比活期存款高大約一個百分點。一個月後,老人的存款多了2500多元的利息收益,他們跑來高興地對付瑤説:“房價上去了,新房先不買了,300萬元全部買你們的理財産品。”2007年當年,西羅園儲蓄所存款餘額突破5億元大關,基金、理財、國債、保險四類個人金融資産産品銷售2.7億元,電子銀行簽約6000余戶,VIP客戶新增數超過年初計劃的5倍,網點綜合貢獻度排名從該分行的105位躍升到第13位。
服務在腳下延伸
服務永無止境。這句經常被人們提起的話,在西羅園儲蓄所得到了完整詮釋。要想讓每一位客戶都滿意,服務工作就不能僅僅局限在三尺櫃檯以內,為此,西羅園儲蓄的員工常常在自己的職責外、在平日生活中,為客戶做實事、做好事。可以説,服務的需求在哪,他們的腳步就會走到哪。
有一次,所裏來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手持1000元的大額存單要提前支取,但是按當時的規定這張存單不能提前支取。綜合復核員張冠文耐心地給老人解釋,沒想到老人聽明白後突然坐地不起、號啕大哭。張冠文了解到,由於兒女不孝,老人孤身一人,平日生活很拮據,那天為了招待老家來的一個十多年沒見的親戚,要取出所有積蓄,一聽説取不了,老人急哭了——怕招待不好親戚、更怕家醜外揚。聽到這裡,張冠文毫不猶豫地取出自己的1000塊錢,不僅把老人送回了家,還為老人東奔西跑、做了一大桌飯菜。席間,親戚問起來,張冠文就説自己是老人的孫子,老人聽了這話激動地不知説什麼,顫顫巍巍地拉住張冠文的手説:“瞧我孫子,多好!”從那以後,張冠文經常去照顧老人,老人也逢人便講:“冠文就是我的親孫子。”
還有一次,櫃員何佳發現幾個人在ATM機上人反覆試密碼,懷疑是小偷,便勇敢地走上前去詢問。這些人説的謊話都被戳破,最後只好説了實話:他們是在路上撿了一個包,裏面有建行的儲蓄卡、身份證。何佳穩住他們,給他們做思想工作,這些人迫於壓力、又顧忌ATM機上方的監控錄影交出了錢物。何佳和李麗按照客戶開戶的電話和住址,找到了失主。接過失而復得的錢物,客戶劉小姐竟一下子跪倒在何佳和李麗面前。原來劉小姐在北京打工辛辛苦苦攢了8萬多塊錢存在卡裏,正準備帶回家過年,一疏忽把包丟了,連買火車票的錢都沒了,她正急得掉眼淚,沒想到包被銀行的人送到府來。她激動地説:“沒有你們,我真不知道怎麼回家過年,你們真是我的大恩人。”
多年以來,類似這樣感人的事在西羅園儲蓄所不勝枚舉。社區居民來交水費、電話費,差個塊八毛都是員工們用自己的錢墊上,熟悉的客戶急用錢又取不出來時,員工們便慷慨救急,而客戶們也總是在下次辦業務時把錢還上。在西羅園儲蓄所,員工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已經遠遠超出了銀行服務的範疇,把客戶當成朋友、當成親人、當成自己,在這裡絕不是一句空話。
這裡充滿家的溫馨
西羅園儲蓄所像磁石一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戶,也時時刻刻地吸引住自己的每一名員工。大家説,最看重的是這裡的氛圍,這種氛圍其實就是一種親如一家、團結協作、同甘共苦的團隊精神。而一個好的帶頭人,就是團隊的靈魂。
李麗在西羅園儲蓄所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今年兩歲半大的兒子她也常常無暇照顧。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到儲蓄所捐款的人特別多,加上處理日常業務,李麗經常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就在這段時間,孩子因為積食導致高燒不退,住進醫院。當李麗趕到醫院時,孩子已經打完點滴睡著了,望著憔悴消瘦的兒子,李麗默默地掉下了眼淚,她愛撫著孩子的額頭,喃喃地説:“兒子啊,媽媽知道欠你的很多,你要堅強些,等媽媽忙過這段時間一定好好陪你。”於是,僅僅陪了孩子一宿,她又按時上班去了。
西羅園儲蓄所附近沒有單位食堂,員工伙食問題只能在小飯館解決。為了讓員工吃飽、吃好,李麗經常用自己的行銷獎勵費用給大家充當伙食補助,而她自己的自行車已經騎了五六年,一直沒舍得換。談到這些,她輕描淡寫地説:“這點兒付出不算什麼,在我們這個集體裏,大家都有這樣的犧牲精神。”
西羅園儲蓄所這种家一般的溫暖,感染著在這裡工作過的每一名員工,有些感人的畫面在事後很久,仍舊令人記憶猶新。因為工作調動、已經離開西羅園儲蓄所半年多的儲蓄櫃員田婧回憶説,儲蓄所把員工的生日都記下來,以前每個人的“生日慶典”都是由她籌辦的,去年1月給付瑤過生日的情景很感人。那天下了特別大的雪,付瑤出去回訪客戶,到天黑後才回來。回到儲蓄所,迎接她的是全所員工送上的一束鮮花和生日蛋糕,付瑤接過鮮花笑著説:“沒想到,太隆重了”。可是,當蠟燭被吹滅的一刻,付瑤感動地哭了,她説:“儲蓄所不是個單位,而是溫暖的家。”
在西羅園儲蓄所,每個人都像涓涓細流融入大海一樣融進了這個集體,在這裡,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有人來幫助,在需要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的時候,人人都願意犧牲,這是既看得見又摸得著的團隊精神,也是西羅園儲蓄所成功的基石。
附件下載: press.123476698314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