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週知,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實物黃金市場,上海黃金交易所及上海期貨交易所也確立了自己的區域領導以及全球黃金交易系統中主要參與者的牢固地位。市場上充斥著中國官方可能購買黃金的言論。那麼,黃金市場以中國為中心的現象會否一直繼續下去?對此,4月15日世界黃金協會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作出了肯定回答,稱中國黃金市場的發展是穩固、持續和長期的。即使偶有挫折,中國龐大的人口和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更重要的其根深蒂固的黃金文化,將確保在未來許多年裏黃金市場繼續聚焦中國。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個人領域每年對黃金的需求將從目前的1132公噸提升至1350公噸甚至更多。 這份題為《中國黃金市場:進展與前景》的報告是世界黃金協會委託貴金屬見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PMI)進行調研後所作,旨在對中期內(2014-2017年)中國黃金需求進行展望。報告檢視了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市場放開以來,驅動中國成長為全球最大黃金生産及消費國的各項因素。報告也強調了在需求增長已如此迅猛而經濟在短期內暫時放緩的大背景下,未來四年市場仍將繼續擴張的緣由。 “繼中國黃金市場于上世紀90年代後期放開後,政府隨後於2004年允許本地商業銀行提供各類金條産品。自此,我們看到了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對黃金需求的驚人增長。自古以來,黃金文化根植于中華文明,得益於富裕消費者群體的增長與來自政府的支援,未來黃金市場仍頗具巨幅增長空間。全球黃金生態體系中心已然位於中國。”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如是表示。 根據上述報告,繼2013年黃金需求創下歷史新高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市場之後,中國2014年的需求將有可能出現盤整,而在之後的幾年將有望出現持續增長。“2013年價格突然下跌意味著中國一些消費者已在2013年大量購買珠寶和金條,這可能會限制2014年的需求增長。交易的擴張也可能放緩,特別是在額外的製造能力方面。然而,較低的國內金價應該能夠支援消費者的購買,特別是24克拉珠寶。”報告如是説。 報告預計,受中産階層迅速崛起、國民實際收入不斷增加、私人儲蓄龐大以及城鎮化快速發展等因素推動,中期內中國實物黃金需求很可能會進一步增長。 根據這份報告,未來六年,中國新增中産階層人口將達2億,增幅超過60%,而中産階層人口總數將達到5億。這些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但面臨有限投資選擇的中産階層,將會繼續保持對黃金投資的需求。同時,中國巨大的私人儲蓄使消費者有能力增加黃金購買。調研發現,在中國家庭銀行賬戶共約7.5萬億美元的儲蓄中,只有約3000億美元被用於購買黃金,該比例相對較低。另外,中國針對黃金的消費者信心十分堅定,80%的受訪消費者表示計劃在未來的12個月中維持或增加對24克拉金飾的購買。 正因為中國人傳統上對黃金的熱愛以及消費者對價格前景的樂觀展望,報告預計,所有來源的私營部門需求到2017年將攀升到至少1350公噸。 當然,報告承認上述預測存在兩大風險。一是中國在從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轉為更加平衡的模式過程中面臨著重大挑戰;二是金融部門的自由化進程可能會降低黃金的投資吸引力。但是,報告也指出,儘管GDP增長率可能會有所下降,但私人消費佔經濟的比重預計將會上升,這將利好黃金消費。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佔珠寶需求絕大部分的“純金”物品將繼續成為婚禮、節日等送禮場合必不可少的購買物件。而且,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將是漸進的,資本管制不太會在2017年之前取消,且中國投資者的黃金持有量(2013年9月底總值約770億美元)與其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産和其他資産相比價值非常小。
來源:金融時報 2014年0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