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省份(按首字拼音排序):
安慶市 蚌埠市 巢湖市 池州市 滁州市 阜陽市 合肥市 淮北市 淮南市 黃山市 六安市 馬鞍山市 宿州市 銅陵市 蕪湖市 宣城市 亳州市
福州市 龍岩市 南平市 寧德市 莆田市 泉州市 三明市 廈門市 漳州市
白銀市 定西市 甘南藏族 嘉峪關市 金昌市 酒泉市 蘭州市 臨夏回族 隴南地區 隴南市 平涼市 慶陽市 天水市 武威市 張掖市
潮州市 東莞市 佛山市 廣州市 河源市 惠州市 江門市 揭陽市 茂名市 梅州市 清遠市 汕頭市 汕尾市 韶關市 深圳市 陽江市 雲浮市 湛江市 肇慶市 中山市 珠海市
百色市 北海市 崇左市 防城港市 桂林市 貴港市 河池市 賀州市 來賓市 柳州市 南寧市 欽州市 梧州市 玉林市
安順 畢節 貴陽 六盤水 黔東南 黔南 黔西南 銅仁 遵義
白沙黎族 保亭黎族 昌江黎族 澄邁縣 定安縣 東方市 海口市 樂東黎族 臨高縣 陵水黎族 南沙群島 瓊海市 瓊中黎族 三亞市 屯昌縣 萬寧市 文昌市 五指山市 西沙群島 中沙群島 儋州市
保定市 滄州市 承德市 邯鄲市 衡水市 廊坊市 秦皇島市 石家莊市 唐山市 邢臺市 張家口市
安陽市 鶴壁市 焦作市 開封市 洛陽市 南陽市 平頂山市 三門峽市 商丘市 新鄉市 信陽市 許昌市 鄭州市 週口市 駐馬店市 漯河市 濮陽市 濟源市
大慶市 大興安嶺 哈爾濱市 鶴崗市 黑河市 雞西市 佳木斯市 牡丹江市 七台河市 齊齊哈爾 雙鴨山市 綏化市 伊春市
鄂州市 恩施州 黃岡市 黃石市 荊門市 荊州市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十堰市 隨州市 天門市 武漢市 仙桃市 咸寧市 襄陽市 孝感市 宜昌市
常德市 長沙市 郴州市 衡陽市 懷化市 婁底市 邵陽市 湘潭市 湘西 益陽市 永州市 岳陽市 張家界市 株洲市
白城市 白山市 長春市 吉林市 遼源市 四平市 松原市 通化市 延邊朝鮮
常州市 淮安市 連雲港市 南京市 南通市 蘇州市 宿遷市 泰州市 無錫市 徐州市 鹽城市 揚州市 鎮江市
撫州市 贛州市 吉安市 景德鎮市 九江市 南昌市 萍鄉市 上饒市 新餘市 宜春市 鷹潭市
鞍山市 本溪市 朝陽市 丹東市 撫順市 阜新市 葫蘆島市 錦州市 遼陽市 盤錦市 瀋陽市 鐵嶺市 營口市 大連市
阿拉善盟 巴彥淖爾 包頭市 赤峰市 鄂爾多斯 呼和浩特 呼倫貝爾 通遼市 烏海市 烏蘭察布 錫林郭勒 興安盟
固原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 銀川市 中衛市
果洛藏族 海北藏族 海東地區 海南藏族 海西蒙古 黃南藏族 西寧市 玉樹藏族
濱州市 德州市 東營市 菏澤市 濟南市 濟寧市 聊城市 臨沂市 日照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濰坊市 煙臺市 棗莊市 淄博市 青島市
安康市 寶雞市 漢中市 商洛市 銅川市 渭南市 西安市 咸陽市 延安市 榆林市
長治市 大同市 晉城市 晉中市 臨汾市 呂梁市 朔州市 太原市 忻州市 陽泉市 運城市
阿壩 巴中市 成都市 達州市 德陽市 甘孜 廣安市 廣元市 樂山市 涼山市 眉山市 綿陽市 南充市 內江市 攀枝花市 遂寧市 雅安市 宜賓市 資陽市 自貢市 瀘州市
阿克蘇 阿拉爾 阿勒泰 巴音郭楞 博爾塔拉 昌吉回族 哈密 和田 喀什 克拉瑪依 克孜勒蘇 石河子 塔城 圖木舒克 吐魯番 烏魯木齊 五家渠 伊犁
阿裏 昌都 拉薩 林芝 那曲 日喀則 山南
保山市 楚雄州 大理州 德宏州 迪慶藏族 紅河州 昆明市 麗江市 臨滄市 怒江州 曲靖市 思茅市 文山州 西雙版納 玉溪市 昭通市
杭州市 寧波市 湖州市 嘉興市 金華市 麗水市 紹興市 台州市 溫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徵信業管理條例》專題宣傳

發佈時間:2013-03-15

全面貫徹落實《徵信業管理條例》,促進徵信業規範健康發展。

 

《徵信業管理條例》宣傳提綱

 

一、什麼是徵信業?為什麼要制定《徵信業管理條例》?

徵信業是市場經濟中提供信用資訊服務的行業。徵信機構作為提供信用資訊服務的企業,按一定規則合法採集企業、個人的信用資訊,加工整理形成企業、個人的信用報告等徵信産品,有償提供給經濟活動中的貸款方、賒銷方、招標方、出租方、保險方等有合法需求的資訊使用者,為其了解交易對方的信用狀況提供便利。徵信服務既可為防範信用風險,保障交易安全創造條件,又可使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得以較低的交易成本獲得較多的交易機會,而缺乏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或個人則相反,從而促進形成“誠信受益,失信懲戒”的社會環境。徵信業在促進信用經濟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我國徵信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作用日益顯現,徵信市場初具規模。但與信用經濟發展和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徵信經營活動還缺乏統一遵循的制度規範和監管依據,難以獲取市場主體信用資訊的現象與不當採集和濫用公民、法人資訊,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現象並存,影響徵信業的健康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徵信業發展,對徵信法制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規範徵信活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引導、促進徵信業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必要出臺《徵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條例》的出臺,解決了徵信業發展中無法可依的問題。有利於加強對徵信市場的管理,規範徵信機構、資訊提供者和資訊使用者的行為,保護資訊主體權益;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二、《條例》經歷了怎樣的起草過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徵信法制建設。人民銀行自2003年履行徵信管理職責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徵信法規建設,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認真聽取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徵信機構、金融機構、專家和消費者協會等對徵信立法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借鑒國外徵信立法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條例》的草擬工作。200910月和20117月,國務院法制辦先後兩次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此後,國務院法制辦會同人民銀行認真吸收地方政府、相關部委和機構、社會公眾的反饋意見,再次對《條例》進行了修改,形成了《條例(草案)》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三、《條例》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一是《條例》適用範圍,包括《條例》適用的業務領域、業務類型等。二是徵信監管體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管職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相應職責。三是徵信機構,包括徵信機構的定義、類別、設立條件、審批程式等,以及對外商投資設立的徵信機構、境外徵信機構在境內經營徵信業務的專門規定。四是徵信業務規則,包括個人徵信業務規則、企業徵信業務規則,以及加強徵信資訊管理的相關規定、技術措施等。五是徵信資訊主體權益,包括資訊主體對自身信用報告的知情權、異議申訴權等。六是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包括數據庫信用資訊的採集、報送、查詢、使用等相關規定。七是監督管理,包括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監督檢查措施、相關工作人員的保密要求等。八是法律責任,包括違規從事徵信經營活動、採集禁止採集的個人資訊或未經本人同意採集個人資訊、對外提供或者出售資訊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四、《條例》適用於什麼範圍?

《條例》適用於在我國境內從事個人或企業信用資訊的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資訊使用者提供的徵信業務及相關活動。規範的對象主要是徵信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對徵信機構的監督管理。

    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為履行職責而進行的企業和個人資訊的採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佈,如稅務機關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公佈納稅人的欠稅資訊,有關政府部門依法公佈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處罰的資訊,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公佈被執行人不執行生傚法律文書的資訊等,不適用《條例》。

五、設立徵信機構需要審批嗎?

《條例》對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和從事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規定了不同的設立條件。

    考慮到個人信用資訊的高度敏感性,為既適應信用經濟發展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了解個人信用資訊的合理需求,又切實加強對個人資訊的保護,防止侵犯個人隱私,《條例》對設立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的管理相對嚴格,除符合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外,還需具備主要股東信譽良好,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註冊資本不少於5000萬元,有符合規定的保障資訊安全的設施、設備和制度、措施,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取得任職資格等條件,並經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後方可辦理登記。

    《條例》對設立從事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的管理相對寬鬆。只需依照公司設立登記的法律法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自登記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的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派出機構備案即可,不需另行審批。

    徵信機構設立後,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將定期向社會公告徵信機構的名單。

六、《條例》對保護個人信用資訊主體的權益作了哪些規定?

為在徵信業務活動中切實保護個人資訊安全,《條例》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嚴格規範個人徵信業務規則,包括:除依法公開的個人資訊外,採集個人資訊應當經資訊主體本人同意,未經同意不得採集;向徵信機構提供個人不良資訊的,應當事先告知資訊主體本人;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資訊的保存期限不得超過5年,超過的應予刪除;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他人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資訊的,應當取得資訊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徵信機構不得違反規定提供個人資訊。

    二是明確規定禁止和限制徵信機構採集的個人資訊,包括:禁止採集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資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採集的其他個人資訊;徵信機構不得採集個人的收入、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産的資訊和納稅數額資訊,但徵信機構明確告知資訊主體提供該資訊可能産生的不利後果,並取得其書面同意採集的除外。

    三是明確規定個人對本人資訊享有查詢、異議和投訴等權利,包括:個人可以每年免費兩次向徵信機構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個人認為資訊錯誤、遺漏的,可以向徵信機構或資訊提供者提出異議,異議受理部門應當在規定時限內處理;個人認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投訴,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核查處理並限期答覆。個人對違反《條例》規定,侵犯自己合法權利的行為,還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是嚴格法律責任,對徵信機構或資訊提供者、資訊使用者違反《條例》規定,侵犯個人權益的,由監管部門依照《條例》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條例》對個人不良信用資訊的保存期限設定為5年是怎麼考慮的?

規定不良信用資訊保存期限的目的,在於促使個人改正並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期限過長,資訊主體信用重建的成本過高;期限太短,對資訊主體的約束力不夠。

    國際上一般都對個人的不良資訊設定了保存時限,但期限並不相同。如英國規定保留6年;南韓規定保留5年;美國規定,個人破産資訊保留10年,其他負面資訊保留7年,15萬美元以上的負面資訊不受保存期限限制。我國香港地區的規定是,個人破産資訊保留8年,敗訴資訊保留7年。

    在《條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時,有不少公眾意見和專家提出,應當對不良資訊設定一定的保存期限,且期限不宜太長。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並借鑒國際慣例,《條例》將不良資訊的保存時限設定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刪除。

八、《條例》對企業資訊的採集和使用是如何規定的?

《條例》鼓勵企業信用資訊公開透明,為企業徵信業務的發展提供較為寬鬆的制度環境。徵信機構可以通過資訊主體、企業交易對方、行業協會提供資訊,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已公開的資訊,人民法院依法公佈的判決、裁定等多個渠道採集企業信用資訊,採集和對外提供時都不需要取得企業的同意;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履行職務相關的資訊,視為企業資訊,採集和使用時也不需要取得資訊主體的同意。

    徵信機構不得採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採集的企業資訊,不得侵犯企業的商業秘密。

九、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條例》對其有什麼規定?

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運作維護的我國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運作8年來,已收錄1800多萬戶企業、8億多個人的有關資訊。為明確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運作和監管依據,發揮好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重要作用,保障資訊主體合法權益,《條例》對其作了專門規定。

    《條例》規定,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由國家設立,為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發展提供相關資訊服務。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由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專業機構建設、運作和維護;該專業機構由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

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運作應遵守《條例》中徵信業務規則的有關規定。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有義務向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提供個人和企業的信貸資訊,提供時需要取得資訊主體的書面同意,提供個人不良資訊應提前通知資訊主體。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為資訊主體和取得資訊主體書面同意的金融機構和其他使用者提供查詢服務。國家機關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查詢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資訊。

十、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履行哪些管理職責?

《條例》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是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對徵信業和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運作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一是制定徵信業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管理徵信機構的市場準入與退出,審批從事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接受從事企業徵信業務的徵信機構的備案,定期向社會公告徵信機構名單;三是對徵信業務活動進行常規管理;四是對徵信機構、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運作機構以及向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報送或者查詢資訊的機構遵守《條例》及有關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五是處理資訊主體提出的投訴。

十一、《條例》的出臺對規範和促進徵信業健康快速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我國徵信業發展時間不長,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徵信市場管理、徵信活動的基本規則尚無法律依據,徵信經營活動缺乏統一遵循的制度規範,部分以“徵信”名義從事非法資訊收集活動的機構擾亂了市場秩序。

《條例》的出臺,一是解決徵信業管理無法可依的問題。明確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及其管理對象、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有利於加強對徵信市場的管理,規範徵信業的健康發展。二是解決徵信市場中資訊採集、使用不規範等問題。確立徵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所遵循的規章制度,規範徵信機構、資訊提供者和資訊使用者的業務行為建立良好的徵信市場秩序。三是解決徵信市場整體發展水準較低的問題。促進形成各類徵信機構互為補充、依法經營、公平競爭的徵信市場格局,滿足社會多層次、全方位、專業化的徵信服務需求

十二、《條例》的出臺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哪些幫助?

徵信業作為信用資訊服務行業,規範其健康發展對於支援中小企業的融資具有重要的作用。眾所週知,資訊不對稱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徵信服務,一方面有助於提高中小企業的資訊透明度,提高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助於發展中小企業的信用價值,提高其獲得融資的額度,支援有信用、有效益的中小企業發展。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中小企業徵信體系了解企業相關基本資訊和融資資訊,為信貸決策提供了很好的決策依據和資訊保障。商業銀行可借助中小企業信用資訊資源,尤其是小微企業所有人資訊資源,簡化中小企業貸款調查手續,在企業的歷史交易、信用記錄等情況的調查上節省時間。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可依託資訊資源,開發評分模型,發展批量化評價、審批,將提高審貸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信貸業務規模。

十三、《條例》的出臺如何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徵信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徵信業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的是形成誠實守信的信用氛圍和環境。《條例》的出臺有利於規範發展徵信業,提供良好的徵信服務,形成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約束社會經濟主體的信用行為,促進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奠定法制基礎。

 

 

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