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公司機構首頁
中國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上週六稱,面臨商業銀行不斷數據化的趨勢,監管未來會變成數據化的管理機構及金融體系中最大的數據中心,要求所有的金融機構平臺要有監管的介面,監管機構要有權力進入金融科技的數據平臺。
財新網援引其在第二屆金融科技北京峰會的發言並稱,應認識到數據是核心的經濟資源,防止核心的金融資源壟斷抑制了創新,一些交易記錄對部分數據記錄分析的社會化平臺的金融基礎設施需要開放和透明。
“如果商業銀行變成數據化的機構,監管會怎麼辦?它肯定也會變成數據化的機構。”範文仲稱,“真正的監管科技,不是在技術基礎上小修小補,而面臨著顛覆思維的挑戰。”
他並指出,金融科技促使銀行的變化,體現在貸前信用評估、貸中定價環節和貸後資金流向等;從組織形式來講,未來總行會越來越大,並且更加數據化,相比之下分支機構則會逐漸萎縮,其功能會被移動的服務的客戶終端取代。
他認為,從前對銀行業的監管多集中于規範資本充足率和一些指標,現在進入到了交易層面來對接機構的整體資訊,而未來運用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平臺也要導入監管的節點。
“所有的數據都匯集到管理部門,讓監管對整個金融體系有一個全局性的了解,金融監管會變成一個大數據中心,它會從大量的資訊噪音的背景下智慧有效地搜索到資訊。”範文仲表示。
對於未來監管獲取資訊的表現形式,他談到,現在監管看到的主要是報表和報告,而未來則是一個監管圖景,是一個三維立體的動態的圖形。
範文仲指出,某些機構用傳統的高利率來覆蓋風險,充其量只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擴大了借貸人群,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金融科技目標是信用風險和利率水準更加精準的匹配,這類技術的發展應該是可以降低利率。
“做利率的精準定價,降低小微的利率負擔,這才是創新。”他稱,防止那些歷史上出現的金融亂象再以科技的名義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中國央行和銀監會此前聯合下發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稱,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並禁止發放或撮合違反法律有關利率規定的貸款,且不得以任何方式誘致借款人過度舉債,陷入債務陷阱。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