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公司機構首頁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報告稱,現時促使外資流入中國證券投資的兩個關鍵因素--中國股債獲納入全球指數及新興市場的避風港效應,並不可持續,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外資流入可能會減速,但當外部情況有所改善,中國基於外資參與度過低,加上經濟及金融市場規模龐大,外資理應將更多資再配置到中國資産。
報告指出,儘管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的股匯市場表現同樣不佳,但外資對中國的投資興趣不減。2017年以來,外資流入中國股債金額持續上升,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外資持債及持股比例分別為2.3%及2.6%,相比2016年1月分別為1.3%及1.2%,雖然比例仍然較小但卻呈現增長趨勢。結合中國所面臨的外部難題,即中美貿易戰,以及美聯儲(FED)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分化,這一增長的出現就更加令人驚訝。
報告分析,當前中國證券投資流入的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中國股債獲納入全球指數,促成外資資産再配置;二是新興市場的避風港效應。
但該行認為以上因素並不可持續。在債券方面,雖然納入全球指數至關重要,但如果中國無法吸引被動資金以外的資本流入,加上中國央行繼續實行寬鬆政策,這一推動力可能因此減弱。
股票方面,當前A股獲納入MSCI指數規模還相對較小,資金流入卻似乎已超出被動資産配置的範疇,但過去幾個月股市不盡人意的表現可能會使資金流入趨勢逆轉。
長遠來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加大,以及香港股債互聯互通機制參與機構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中國基於外資參與度過低,加上經濟及金融市場規模龐大,外資理應將更多資金再配置到中國資産。目前美國、南韓和日本的外資持債比例分別為21%、11%及12%,而就外資持股比例而言,美國為14%,亞洲同儕國家則相對更高,南韓及日本分別為32%及30%。
法國外貿銀行表示,如果要問,外國投資者是否會重返中國債券和股票市場,答案是肯定的,但很可能也只是暫時的。貿易局勢愈發緊張,美聯儲加息不斷加壓,這都不利中國吸引現有被動流入以外的其他外資流入。但在未來,鋻於中國經濟體量較大,外資參與度仍然偏低,預計中國資本市場的外資參與度會有所上升。香港的股債互聯互通機制似乎是成功吸引外資的通道,然而,終極問題依然在於“信心”這一關鍵層面。
來源:路透中文網2018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