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配置的長期需求仍然具備持續性,債券市場的調整不會太久,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市場調整過頭的信號,把握低位建倉的機會。
股、債、商品、貨幣四種大類資産,14月份的平均回報來看,債券的表現並不算差,對於大部分金融機構來説,債券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選擇的資産類別,商品和股票儘管能夠有回報率高的波段,可是缺乏市場深度和持續盈利性。
利率策略方面,理財利率加速下行一去不返,打開短端負債利率下行空間,提高債市吸引力。黑色期貨連續漲停,但主要是資金博弈,對債市資金分流和經濟復蘇的推動力有限。
而營改增抬高銀行稅收成本,引發資金利率和非政府債利率上行;信用風險擔憂放大利率調整,但脈衝式流動性衝擊不會持續。
信用策略:短期調整難言結束,中期仍樂觀
信用風險集中暴露強化情緒擔憂,短期調整難言結束。不過中期來看,信用基本面的系統性風險仍無需過於悲觀。
寬鬆外部融資仍然是強支撐,而合計佔比超過70%的城投、房地産、交運、公用事業債券仍然是整體基本面的定海神針。
階段性違約集中暴露對情緒的影響逐步平息後,市場有望重新回歸“缺資産”主導的低信用利差常態。如果信用債後續進一步大幅調整,配置型機構可以考慮逐步佈局逢低買入。
股債雙殺不可持續,轉債仍有機會
商品持續大漲意味著週期改善正在繼續,隨之而來的通脹預期升溫雖然對貨幣寬鬆有一定制約,但市場流動性並不會出現根本性的收緊,考慮到預期差仍存在,即使後續商品繼續上漲,股債雙殺的格局也不會持續太久。
不過現階段股債的弱勢表現導致轉債“很受傷”,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轉債和交換債的安全邊際進一步增強,對配置型機構來説,轉債仍有機會。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