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撰寫工作論文更新今年宏觀經濟年度指標預測稱,維持全年GDP增速為6.8%的基準預測不變,並將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為11.0%,出口增速預測下調4.1個百分點至-1.0%,CPI漲幅預測則上調至2.4%。
央行網站週三發佈該工作論文並指出,從國內來看,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包括房地産投資復蘇能否持續,製造業投資能否如預期企穩。尤其是,民間投資仍然低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有待增強。從國外來看,美聯儲加息的步伐是否會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和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匯率的衝擊方向。
工作論文稱,如果信用利差上升過快,可能對融資産生負面影響。隨著去杠桿、去産能政策的發力,剛性兌付逐步打破,僵屍企業逐步退出市場,債務違約風險可能逐步增加。
具體來看,一方面,打破剛性兌付有助於防範再度出現僵屍企業過度融資,有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加速市場出清;另一方面,如果短期內違約事件過於頻繁,也可能造成信用利差上升過快,降低企業融資,使得剛剛顯現的脆弱的經濟復蘇態勢難以為繼。
雖然最近幾個月的房地産開發投資有較快反彈,但各方對該輪增速回升的可持續性的判斷還有較大分歧。工作論文預計,短期內房地産開發投資繼續保持或略微超過目前增速的可能較大,但中期能否持續則仍面臨不確定性。
一方面,商品房銷售增速回暖傳導到投資一般需三個季度左右,而過去九個月內房地産銷售繼續加速,表明短期內房地産投資保持目前增速或以上的概率較大。同時,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産需求産生外溢效應,提高一些三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預期,預計會拉動當地的房地産銷售。
但是,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線重點城市由於房價上升過快,已經開始收緊限購政策或加大限購政策的執行力度,將導致這些地區銷售降溫並對投資産生抑製作用。加之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産庫存仍然高企,當地開發商對投資前景仍十分謹慎。而從長期來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意味著未來購房需求增速會呈逐步弱化趨勢。
多舉去杠桿
工作論文指出,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總水準(包括企業、政府和居民負債)與GDP的比例仍在可控區間,但企業部門債務水準卻明顯過高。
不斷攀升的企業杠桿率水準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加大了金融風險。工作論文認為,企業部門去杠桿的可能路徑包括核銷部分“僵屍企業”不良貸款,發揮好地方國有資産管理公司和地方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在企業破産重組和債務處置中的作用。
同時,大力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加快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新興産業引導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提高權益融資的比例;對高成長性企業積極開展“投貸聯動”降低其杠桿率水準;對部分産品具有市場、生産成本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按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由銀企雙方自主協商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的債務水準。
此外,加大改革力度硬化國企和地方平臺類企業的預算約束,通過減稅等辦法將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部分轉移至政府部門。
工作論文強調,企業去杠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國際經驗來看,去杠桿一般需經歷6-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減稅等相比,“債轉股”、清理“僵屍企業”等方法可能在短中期內看到效果,但效果是否顯著取決於各類改革的力度和部門間的協調。
實證表明,在去杠桿過程開始前2-3年,往往對經濟産生負面影響,但此後幾年經濟增速會逐漸反彈。但如果對“僵屍企業”的清理能夠做到有序可控,股權市場的融資功能能夠得到較快恢復,“債轉股”所面臨的制度障礙能夠得到順利解決,“投貸聯動”試點能夠取得積極成效並逐步擴圍等,則去杠桿的短期負面影響或能得到有效控制。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