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謝多表示,中國債券市場潛力仍巨大,未來進一步開放的方向不會改變;目前國內債市仍面臨境外投資者投資比例較低、持有品種集中等問題,仍需加強制度建設,研究解決資本流動和會計審計等障礙。
他週四晚間在清華大學就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問題發表演講時稱,從債券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例看,中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如日本和美國在200%以上,而中國大體上在60%,在全球範圍屬於中等偏下水準,也表明中國債市還有非常長遠的持久發展潛力。
“雖然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有了一個很快的發展,但從我們的經濟規模、人口規模以及未來發展的前景來看,中國債券市場的潛力仍然十分巨大,...從中長期來講,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謝多説。
但他同時指出,雖然有非常明確的方向和基礎,但由於外部和內部原因,中國債市也不可能無條件地全面開放,“對外開放並不是説有一個特別的時間表,它是隨著中國經濟、金融與國際經濟、金融的逐步融合而逐漸開放的一個過程。”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債市總託管餘額已達51.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41.4%;債券餘額佔GDP之比為62.14%。
他並提到,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比例還非常低,比如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國債的比例只佔中國國債規模的2%,而南韓和美國該比例則分別達到23%和48%;此外,境外機構持有的債券品種還是主要集中在國債和一部分政策性金融債上,這兩部分合計約佔境外投資者持有規模的70%。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是一個新興的經濟體,境外機構對於中國其他類型的債券、信用等級等還難以充分地識別。”他稱。
而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熊貓債方面,亦遇到大量的會計、評級和稅收等問題。謝多表示,下一步要加強制度建設,並研究解決目前存在的跨境資本流動、會計審計、評級要求和稅收等相關問題,同時還要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推動熊貓債市場的有序擴容。
他指出,中國要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債券市場開放程度,但也要防止國際動蕩的風險向國內轉移和侵蝕,“這些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但也不能躲在一個貝殼裏不走了,中國不對外開放,不進行各种經濟結構的調整,不進行更大程度的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本身的競爭力也是提升不上去。”
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銀行間市場熊貓債12家已註冊/核準發行人涵蓋了國際開發機構、主權類機構、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熊貓債核準/註冊額度共計830億元,發行20單共291億元,存量211億元。
中國央行4月曾發佈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業務流程,對兩類投資都沒有額度限制;對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實行備案制管理,境外央行類機構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且資金可以自由匯出。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