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將去杠桿作為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週一對路透表示,並不認同中國目前杠桿率高可能發生金融危機的觀點。他更擔心另一種情形,資金持續投入但經濟增長卻越來越慢,日本遺失的20年就是前車之鑒。
黃益平在達沃斯論壇間隙接受路透採訪稱,企業去杠桿,短期重點還是要放在僵屍企業出清和過剩産能化解上,目前中央政府資産負債表較健康,有能力加杠桿助力化解産能,但這也是僵屍企業“最後的晚餐”,中央加杠桿最終還是要幫助完成新舊産業更替。
“我同意中央政府還有加杠桿的空間,但應該珍惜這一機會,就怕杠桿加上去,問題卻沒解決。”黃益平強調,“過去的僵屍企業,不能説不管了,但是這一輪承擔下來就是最後的晚餐。”
他指出,高杠桿率的僵屍企業,很多都是在地區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大企業,涉及到這些企業“人往哪兒去,錢從哪兒來”,落在地方政府頭上,其實是無解的,這時就需要中央政府承擔一定責任,背起存量債務,儘量爭取時間把流量割斷,讓國企和民企輕裝上陣,真正實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未來由市場出清。
同時要支援新的産業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研發、投資基礎設施,都可以是政府加杠桿的方式。不管如何加杠桿,核心是解決過去包袱、增加未來增長潛力,即幫助完成新舊産業更替。
對於近期熱議的中國債務風險問題,黃益平表示他並不擔心中國的杠桿率會有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中國銀行業總體上不良率並不高,賬面2%不到,考慮到資本金、流動性、撥備,以及大都是國有商業銀行等因素,短期化解不確定性風險是可以的,更何況國企、國有商業銀行和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實際是要放在一起來看的。
但他擔心“好企業低杠桿、壞企業高杠桿”的情況不改變,可能會和日本一樣,資源投入的反應越來越小,到最後沒有反應,相當於經濟不增長了。低增長後很多問題就會爆發出來,這是很多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出不來的原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近日對中國不斷攀升的債務負擔風險發出警告,稱中國企業債務雖仍可控,但數額龐大且快速增長。為避免今後出現嚴重問題,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勢在必行。需要硬化預算約束(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對薄弱企業進行重組或破産清算,確認和分配損失,處理相關的社會成本,並便利市場準入。
央行週一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2016)指出,信用風險總體可控,非金融企業債務風險上升。高負債率已使不少非金融企業失去擴大債務融資的能力,部分企業依靠“借新還舊”甚至“借新還息”勉強維持,容易引發企業債務風險,並可能沿債務鏈、産業鏈蔓延。此外,産能過剩行業及部分地區的企業間互保聯保現象相對普遍,導致交叉違約和風險傳染,更易引發或加劇企業債務風險。
民企加杠桿
黃益平指出企業去杠桿有三條路:一是宏觀緊縮降低總債務增長率,或者説廣義貨幣發行量降下來,但是短期很難,分子(負債增速)增速很難壓到分母(GDP增速)以下;二是改變融資結構,未來更多是股權融資,減少債權投資依賴,這也沒法一夜改變。
所以,短期重點還是放在第三條路,僵屍企業出清和過剩産能化解,正好這些企業是杠桿率最高的。如果能有效化解,對於降低平均杠桿率有幫助。
他研究發現,民企和國企2008年後的杠桿率分化很明顯,國企杠桿率上升,民企下降,前者的杠桿融資較難支援增長,是“壞杠桿”,而民企的“好杠桿”對經濟增長支援力度大,支援民企有助於提高整體杠桿品質,有助於改變金融不支援實體的情況。
“100塊當中越來越多的錢都給了僵屍企業,那支援實體經濟增長的力量當然就弱了。金融不支援實體,有金融的問題,也有實體問題,僵屍企業不退出怎麼支援?”他説道。
黃益平認為,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最根本是要開放市場,通過市場化解決資金配置,風險高的企業應該高利率;也要發展更多中小金融機構給中小企業融資;政府也可以通過貼息、財政擔保給予支援。
國務院此前指出,全國督查行動發現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部分法規政策不配套、不協調、落實不到位;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和政府服務等方面難以享受與國企同等待遇;融資難融資貴、繳費負擔重;一些幹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少數地方政府失信等。
國務院表示,將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專項檢查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做到對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於上年同期水準;同時堅決防止以各種方式變相提高貸款利率。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6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