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的6月間,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分析人士指出,避險情緒推升了人民幣利率債的行情,境內市場開放亦推波助瀾。但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之下,這樣的增速短期料難維持,境外機構年內低配人民幣債券或為常態。
根據中債登公佈的數據,今年6月其債權託管量中,境外機構6月的增加額為400.9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增加額為609.56億元,6月增加額是1-5月增加額總和的近兩倍,但僅為所有投資者託管量當月增加額的2.7%。而外資商業銀行6月債券託管量增加額195.82億元,上半年增加額259.57億元,6月的增加額超過了1-5月增加額總和的三倍,但僅為所有商業銀行當月增加額2%。
“境外機構在中債登拿的債口徑特別窄,都是些利率債,偏國債國開多一些。6月本來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尤其是英國脫歐公投的影響很大,機構都選擇避險。”一位券商資管部債券交易員稱。
他並表示,境外機構增持主要在6月中旬英國脫歐公投之前,當時市場並未料到英國真的會脫歐。
亦有券商債券交易員表示,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利率債有看空中國國內經濟的因素。
“國內信用債違約事件會越來越多,利率債相對安全,收益率還有繼續下行的空間。QFII對風險比較厭惡,如果看空經濟,就大幅增持利率債了。”她稱。
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2.8%左右,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為1.3%,亦在歷史低點附近。而歐洲和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多為負值。
華創證券分析師屈慶在最近一份債券分析報告中指出,6月境外機構繼續增持國內債券400億元,且增幅較此前明顯增加。考慮到英國退歐導致英鎊和歐元貶值,可能促進部分資金流入。但後期如果人民幣繼續大幅貶值,境外機構投資國內債券的意願或許有所減弱。
有觀點認為,海外資金大幅配置人民幣債券,是6月外匯儲備意外上升的一個原因。對此,招商銀行外匯交易主管張治青表示,這種情況有可能但暫時沒有證據,除非能證明境外機構是通過賣了大量美元換了人民幣去配置的債券,這要看6月境外機構是不是凈結匯。
另外,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指出,資本流入對外匯儲備沒有太大的影響,並不會直接形成外儲。“央行不買的話不會形成外匯儲備。”他稱。
中國央行上周公佈,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2,051.62億美元,環比增加134.26億美元,5月為減少279.32億美元。而以SDR計值的6月外匯儲備為22,912.93億SDR,較上月增加161.6億SDR,上月為增加34.9億SDR。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6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