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撰文稱,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要保持穩定的宏觀經濟運作環境,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人民日報週二刊登他的文章稱,保持穩定的經濟運作環境,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節奏、時機、力度和平衡,注重鬆緊搭配,加強統籌協調,增強政策實施的有效性。
同時,加快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增強企業獲得感;有效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加強貨幣政策與金融嚴監管、去杠桿之間的協調配合,把握好去杠桿的力度和速度。
“既要防控金融風險、避免杠桿率過快上升,又要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供應量,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適度穩定。”文章稱。
他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最直觀的變化是經濟增速換擋,但本質特徵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向更高階段邁進的戰略機遇。
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國際國內因素綜合影響下,金融風險集聚釋放的壓力也在增大。近年來,中國股市、匯市、房市、債市都出現過波動,各類風險的傳導性也在增強,增大了風險管控的難度。
文章稱,要強化底線思維,加強重點領域風險排查,在保持經濟和金融總體穩定的前提下,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避免風險過度聚集,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更加注重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宏觀調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預期管理,特別是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宏觀政策的外溢效應增大,市場主體對政策信號更加敏感,市場預期管理的重要性明顯上升。
穩定市場預期,要求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強與市場主體溝通,增強引導預期的能力,但最根本的是堅持改革開放,深化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等基礎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當前最迫切的是要加快建立企業退出機制,以處置僵屍企業為突破口,建立市場化法治化退出通道,真正實現市場出清;加快形成産業升級機制,以資産重組、資本整合、産業融合為路徑,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要更加重視産權保護制度建設。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7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