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2017徑山報告指出,積極、穩健地推進中國金融開放,在積極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同時,也應考慮設立適度的、臨時性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機制,支援金融穩定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事實上,推進開放已是共識,目前的主要分歧在於金融開放的節奏和順序。CF40週末在浙江發佈報告指出,金融開放政策應重視效率與穩定之間的平衡,在制定新的金融開放政策時,政府應認真考慮與當前經濟現實相適應的理念與策略,
包括:作為一個大國經濟,中國的金融開放決策需要認真考慮對國際經濟的溢出效應等匯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既可以通過貿易渠道産生,也可以通過金融渠道産生,而金融渠道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發佈會上,《徑山報告》牽頭人??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代表課題組發佈報告。他説,“從目前看,中國金融開放的程度滯後於實體經濟,也落後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因此,從保持經濟增長、防控金融風險和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角度出發,中國金融業應該進一步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助開放。”
徑山報告還提出政策建議,包括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應統籌金融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增加匯率的靈活性,更多地讓市場因素決定匯率水準;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建立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框架,並穩健地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政策建議還包括,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並放鬆外資機構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動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利用國內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積極構建對外投融資框架;完善與開放金融體系相匹配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有效預防並化解金融風險。
針對中國金融的漸進式開放,徑山報告分析認為,近四十年金融開放政策成績很大、問題也不少。
報告提出,匯率政策改革一直在朝著雙向波動和市場決定的方向努力,但始終沒有呈現出足夠的靈活性;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最近兩年出現了一些反覆;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實際進展相對有限;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受制于境內外市場規則、制度方面的差異以及我國“通道式”的開放模式;對外投融資合作才剛剛才開始,金融機構走出去滯後於企業走出去,跨境金融服務的能力還比較弱。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7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