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週一稱,近期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統一和網路小貸公司暫停批設,透露出的監管信號是非常明顯的。如果説這是十九大後金融嚴監管升級的“第一槍”,那麼可以預見,未來在整治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險方面,還會有更多監管措施陸續出臺。
報導稱,暫停批設網路小貸公司,只是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從嚴的前奏,下一步對於存量網路小貸公司的清理整頓不可避免。監管部門應針對持牌機構資金來源、息費定價、資訊披露、宣傳廣告、貸後催收、風險管理等方面出臺指引,引導其合規發展、審慎經營,牌照轉讓也應從嚴管理和細化規則。
近期金融領域熱議的事件有兩個:一是資管新規公開徵求意見,二是網路小貸公司暫停批設。後者的主要導火索是近期正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現金貸。
由於部分網路小貸公司涉足現金貸業務進而演變為高利貸、部分P2P平臺借道網路小貸規避監管以及網路小貸公司跨區域經營、引入ABS放大資金杠桿、暴力催收等問題頻發,11月21日晚,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發佈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
報導指出,目前對網路小貸公司的監管依然遵循以往機構監管為主的思路,相關牌照由各省金融辦負責審批。但各省審批標準和監管標準參差不齊,使得網路小貸公司在各省的分佈數量和發展狀況不一。
據統計,目前,廣東、重慶、江蘇三地的網路小貸公司數量最多,分別是43家、28家、21家。顯然,在省級金融辦審批、監管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監管套利和跨區域風險在所難免。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明確,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地方政府要在此前提下,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加強金融監管問責。這就意味著,地方政府需要積極配合金融監管機構處理地方金融風險。
報導指出,統一資管監管框架及標準的呼聲由來已久。此次《指導意見》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後,各部門聯合發佈的第一個監管政策,可以有效彌補此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監管漏洞。從這個角度來説,《指導意見》在金融監管整合和協調方面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其本身對資管業務産生的影響。
“以此為開端,中國將步入由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為主導、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全方位監管的新時代。”報導稱。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央行行長周小川為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撰文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壓力下,風險點多面廣,呈現隱蔽性、複雜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特點。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