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投行--中金公司最新發佈的中國宏觀專題報告《通縮風險上升及其海內外宏觀影響》稱,需求增長大幅放緩後,國內通縮壓力正快速上升,PPI可能加速下探並於二季度轉負,不排除年中CPI回落至“1字頭”,其中核心CPI將隨收入增速放緩而下行。
GDP平減指數可能在今年再現負值,除非貨幣當局很快將調整後社融環比增速提升回15%左右。
更值得警惕的是,資産價格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其中房價及地價尤甚--預計今年房價下行壓力在三線城市最為顯著、從高點跌幅或將達到15%,房價地價“雙降”的情形或與2014年類似、甚或幅度更大。
以下為中金報告要點摘錄:
去年10月以來,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加速走弱,而外需增長亦現疲態。汽車銷量在2018年4季度同比下跌幅度達到四分之一左右,長假的消費需求也明顯弱于往年--連日常消費品需求也在近幾個月大幅減速,這可能反映出勞動力需求開始明顯走弱。
正如我們去年來的一貫觀點,內需“失速”的主因是金融全面強監管環境下貨幣條件過快收緊、疊加地産需求和地方政府融資相關的政策調整大幅抑制了購房、建安投資及基建投資需求。
短期內,通縮壓力上升意味著企業、居民和政府部門的名義收入均面臨明顯減速的壓力,其中“波幅”最大的企業盈利增速同比降幅可能超過10%。在收入增長放緩和負財富效應對消費的影響之外,通縮預期上升本身也會抑制當期消費需求--近期零售增速可能降至“7字頭”,為十餘年來首次。
同時,通縮環境下,整體杠桿率會不降反升,而無風險利率將繼續下行--鋻於央行可能降低名義利率以抑制真實利率上升。
中國內需減速、通脹下行會抑制全球的增長和通脹,尤其是對中國相關需求高度依賴的行業和國家,如原材料生産國及一些可選消費商品和服務的輸出國--近期油價暴跌主要受需求增長不及預期的驅動。
如果增長和通脹下行的趨勢延續,中國和全球經濟可能被帶入2個“負反饋”1)國內增長放緩和通脹下行、收入減速和資本市場震蕩、資産價格下降、金融風險上升和增長進一步放緩。
2)中國通縮壓力上升拖累全球增長,而外需走弱進一步抑制國內增長及通脹。我們重申,通縮壓力上升意味著提振總需求所需的逆週期調節力度會與日俱增、政策調整宜早不宜遲。在“弱需求”引發的通縮環境中,國債及“類國債”固定收益産品可能有尚佳的風險收益;同時,收益率較低的“安全”資産也可能有較好的相對表現,例如黃金和日元。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