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國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協助全球經濟避開了陷入蕭條的威脅,在全球經濟2019年走向放緩甚至更糟之際,投資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國。
近幾年,強勁的中國經濟約佔全球經濟成長的三分之一。
因此近期中國正在失去動能的跡象令人不安。在此之際,美國受特朗普總統2017年減稅所帶動的經濟榮景似乎已經觸頂,而歐洲經濟大國則表現遲滯。
全球都已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比如蘋果因iPhone銷售走弱而發佈營收預警,汽車廠商捷豹路虎因需求下降而裁員。捷豹路虎稱,2018年中國市場的需求下降21.6%,在其主要市場中降幅最大。
政策消息人士週五在北京對路透表示,中國計劃將2019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6-6.5%,這將是1990年以來最低增長率。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率料為6.6%。
2019年最初幾天,中國就宣佈了增加鐵路投資等基建支出,中國人民銀行也調降存款準備金率,鼓勵銀行增加放款,這是中國央行一年內第五度降準。
“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前景時,債市巨擘PIMCO的全球經濟顧問方艾碩如此表示。
更深的放緩不但將削弱中國對進口的需求,也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讓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
不過方艾碩也表示,其2019年衰退模型只是亮起橙色警燈,而非紅燈,部分因為美聯儲有可能再升息一兩次後便暫停升息週期。
中國預計也將採取更多行動扶助經濟,不過北京官員表示,這次刺激規模將比不上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不久後推出的近6,000億美元刺激計劃。
“我發現難以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也不要押注中國當局無法穩定住經濟,”蘇格蘭皇家銀行旗下NatWestMarkets的全球策略主管JimMcCormick表示。
“當中國想要穩定經濟時,他們都會成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1月調降對中國經濟增長率預估,2019年降至6.3%,2020年降至6.0%。
之後美中貿易爭端的影響更為明顯,OECD的資深經濟學家MargitMolnar表示,這意味著可能再度下調成長預估。
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增加,預示基建投資即將上升,潛在幫助抵消中國消費者信心低迷的跡象。
“主要問題是確保逐步地放緩,”Molnar表示。
目前,2018年底時投資者所擔憂的全球經濟問題已經緩解,這促使受挫的股市暫時反彈。
美國和中國貿易官員在北京進行的談判並未以爭執告終。
而且歐洲經濟放緩部分原因可能是一次性因素,比如針對汽車生産商的排放新規,以及法國“黃背心”抗議活動的影響等。“黃背心”抗議活動影響到供應鏈,甚至蔓延至德國。
BMOGlobalAssetManagement首席分析師StevenBell表示,全球民間部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顯示,距離工業生産廣泛回升已經不遠。
對富裕國家的很多消費者來説,低通脹和逐步上漲的薪資將有助於他們的消費能力。
即便全球經濟今年避免了痛苦的放緩,但仍面臨嚴峻的基本面挑戰。
很多國家似乎陷入一種低生産率增長態勢,令企業獲利遇挫,並導致民粹主義政治崛起,如特朗普和法國的抗議活動。
在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文翠珊,TheresaMay)的退歐計劃導致保守黨意見分裂後,反對黨工黨的激進左翼領導者令投資者感到擔心。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Economics)全球宏觀研究主管GabrielSterne稱,數年的財政緊縮後,政府面臨緩和選民挫折感的壓力,可能有助於結束部分政府公共支出過於緊張的局面。
“相比之下,最糟糕情境是,泄氣的政府官員急於對關鍵機構進行攻擊或接管,破壞央行獨立性,並採取不可持續的財政擴張,”他説。
“受影響發達經濟體資産的表現甚至可能和新興市場危機中的情況一樣糟糕。”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