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單商業銀行永續債--中國銀行發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上週五成功落地,400億元人民幣的上彈發行量和逾2倍的認購倍數,凸顯央行和銀保監會合力護航的政策效果;但在資本佔用等規則尚待明晰的背景下,不少機構投資者態度仍偏謹慎。
儘管機構對永續債的投資熱情因為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而明顯增強,但要永續債承擔補充商業銀行資本缺口的重任並實現監管信貸擴張的意圖,業內期待監管規則的進一步明確。
“新産品,先不嘗試了,資本佔用是比較關注的問題,現在監管都還沒明確,假設按照250%計提並且完全市場化發行,應該不大會有銀行願意犧牲自己的風險去成全其他銀行。”一家中型銀行高管稱。
多位銀行人士均表達了謹慎的態度,另一家銀行金融市場部的總經理就表示,暫時不會參與,還是要等監管政策明確。
一位監管人士則對路透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首單先發出來,根據機構反饋情況再定吧,應該會有調整。”
央行上週五晚公告,中行當日簿記建檔發行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永續債)票面利率為4.50%,全場認購倍數超過2倍,金額為400億元,可提高中行一級資本充足率約0.3個百分點。此前中行公告顯示的永續債投標區間則為4.2%-5.2%。
根據2012年發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金融機構永續債大概率被視為股權對待,即按照計量資本充足率的標準法來計量應該是250%的風險權重;同時,根據第34條和第35條的規定,如果投資金額超出本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10%,還要從各級監管資本中扣除。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蔡浩就指出,銀行自營是永續債的主要潛在投資者,但如果按照股權對待,上述規定就完全限制了商業銀行自營資金投資銀行永續債的能力。如此,適合投資銀行永續債的機構,似乎就只剩下了銀行理財和非銀機構。
不過,儘管對銀行理財和非銀機構的監管相對寬鬆,不涉及風險資本消耗,但依然存在兩大問題。
蔡浩認為,首先,CBS只允許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換入央行票據,而一級交易商絕大部分都是商業銀行,僅有兩家券商機構,“在當前的制度框架下,商業銀行自營無法持有銀行永續債,CBS無異於一種擺設。”
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通過CBS與央行互換央票後,永續債就可以從資産負債表中減除,只保留央票,央票的風險權重為0。
不過蔡浩指出,從《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來看,當時雖尚未推出互換工具,但著重強調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由於互換永續債的利息仍歸一級交易商所有,因此永續債應與回購一樣,不可能出表。否則,就相當於央行直接給商業銀行注資,與《中國人民銀行法》相悖。
其次,銀行資管和非銀機構的資金有限,本輪永續債發行規模預計在數千億規模,非銀機構的自有資金有限,且很多資金本來就來源於商業銀行,這可能會形成銀行自營資金借道非銀機構去持有永續債的局面。
中國央行上週四晚間宣佈創設CBS,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從央行換入央行票據;同時將主體評級不低於AA級的銀行永續債納入央行中期借貸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常備借貸便利(SLF)和再貸款的合格擔保品範圍。銀保監會亦宣佈,允許保險機構投資符合條件的銀行二級資本債券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