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課題組最新報告稱,1月票據融資顯著增加主要還是支援了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通過票據融資成本顯著下降。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結構優化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貸款投向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向中長期貸款方向加大力度。
週四刊登在中國金融時報的該報告表示,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積累風險,對信貸增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時刻保持警惕。
報告解釋説,1月票據業務增長較快有其客觀原因:一是票據貼現利率下行,企業通過票據融資的意願增強;二是隨著票據流轉加快,票據在解決賬款拖欠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三是季節性因素;四是從歷史經驗看,信貸恢復時往往會出現票據和短期貸款先恢復、中長期貸款逐步增長的情況。
央行日前公佈1月金融數據顯示,票據融資顯著增加,表內票據融資和表外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分別新增5,160億元和3,786億元,二者合計佔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19.3%,較去年同期上升13.5個百分點,引起市場的關注。
報告稱,“中長期項目從立項、批復到投資需要一個過程,銀行對中長期貸款發放更為審慎,對抵押品的要求也更高,而票據融資更為便捷,融資主要基於貿易背景而非抵押品,融資主體為小微企業,其決策‘船小好調頭’,數量增長上更容易‘春江水暖鴨先知’。”
從宏觀上看,企業通過票據貼現進行套利不是普遍現象。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票據貼現利率絕大部分時間都高於結構性存款利率,不可能進行套利。近期,銀行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帶動票據貼現利率走低,與結構性存款利差有所縮小,除個別時點外,總體上沒有出現倒挂。
金融時報同日刊登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採訪稱,總的來看,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化,既有季節性因素影響,也有去年表外融資大幅下降後的恢復性因素,同時也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正在邊際改善,既支援了實體經濟,又改善了市場預期,而且當前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名義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
受企業貸款以及票據融資大幅飆增的推動,中國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融增量雙雙創出歷史新高。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週三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稱,降準信號發出後,社會融資總規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較大,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主要是票據融資、短期貸款上升比較快。這不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資金“空轉”等行為,而且可能會帶來新的潛在風險。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