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財政緊運作成為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今年減稅降費的規模將超過年初設定的2萬億元人民幣,僅此就可以提高GDP接近一個百分點,對整個經濟的促進作用很明顯。
近期在北京的一個會議上,來自相關部門的官員和專家們透露出上述資訊。縱觀今年頻頻出臺的財政領域舉措,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已遠超預期,其中寅吃卯糧,提前動用明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舉措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同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仍大有空間。
“今年經濟下行趨勢很明顯,企業會更加困難,根據我們的測算,今年減稅降費可以提高GDP接近一個百分點,對整個經濟的促進作用很明顯,特別是拉動消費。同時大幅度降低了企業負擔,還提高了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效果正在顯現,明後年會進一步顯現。”一位財稅部門的官員稱。
據財政部數據,今年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0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3,069億元,同比增長8.8%。
**積極財政政策遠超預期**
去年7月,前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北京的一個研討會上直批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其後明顯為中國財政部代言、署名青尺的發文“財政政策為誰積極?如何積極?”對央行官員的質詢進行了回應。此事在去年曾引發市場軒然大波。
據國內媒體今年4月報導,引發該場討論風波的徐忠已調離央行研究局局長一職,現任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任正局級副秘書長。
儘管財政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口水之爭已成過往雲煙,但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如何搭配卻一直是市場關心的話題。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站在現代貨幣理論的角度從貨幣政策的“無奈”、財政政策“接棒”以及財政政策如何“接棒”三個方面討論了財政擴張邊界的問題。
他認為,全球經濟下行,寬鬆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在降低,需要財政政策成為拉動經濟的發力點,但由於通脹、效率、貶值、風險等的制約,財政並不能無限制的擴張下去,應當注意財政擴張的邊界。
前述財稅部門的官員指出,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在經濟下行中起了很重要的支撐作用,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判斷,世界經濟往下走的趨勢很明顯,更需要好好研究如何讓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現在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的空間仍然很大。
他表示,從今年財政運作情況看,減稅降費政策效應,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因素等影響,今年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6.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幅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在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的情況下,支出仍然保持較快增長。
9月初召開的國常會要求,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上,督促各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確保明年年初即可使用見效,並擴大使用範圍。
專家們預計,明年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逾1.8萬億元,而明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撬動2萬億元資金。
中國財科院政府績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澤彩就表示,把明年的專項債額度提前到今年,通過穩投資來穩經濟,同時大規模減稅降費,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可謂空前。
**緊財政環境下不確定性風險不得不防**
儘管加力提效的積極財政政策似已發揮到極致,但這場研討財稅問題的研討會上內,無論是來自財政部的官員抑或專家學者,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緊運作的環境下諸多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財政和公共風險仍有諸多擔憂。
前述財稅部門的官員提到,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內需動力不強,實體經濟困難,關鍵核心環節抗衝擊能力不足,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存在,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週一表示,今年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困難突出。要用好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工具,加快補短板惠民生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開展多元化貿易投資合作。
對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而言,經濟體量的上升同樣意味著“家大、業大、理財當家更不易”。尤其未富先老的人口現狀又對積極財政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讓積極財政的托舉作用最大化,同時又要兼顧社會政策的公平效率,財稅改革能否與時俱進,最終都要通過財政收支來體現。
截至目前,有67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完成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共劃轉國有資本總額約8,601億元。今年1-7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35萬億元,減稅降費在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市場預期,促進企業加強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隨著減稅降費效果進一步釋放,地方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前述財稅部門的官員表示,為此按照中央布署及時採取盤活存量資金資産,增加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上繳利潤,壓縮一般性支出的措施,指導地方開源節流,預計通過努力,中央財政收入可以完成預算,但地方完成中央代編預算面臨一定困難。
“總體判斷,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收支矛盾將十分突出,財政緊運作會成為常態。”該位官員稱。
據財政部數據,1-8月累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901億元,同比增長3.5%;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2,185億元,同比增長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1,160億元,同比增長2.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0,884億元,同比增長8.8%。
另一位參會的官員亦在同一場合則不無憂慮地提到,財政收入變化通常與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關聯度較大,PPI上漲時,通常財政收入增幅會超過GDP增幅,反之亦然,現在PPI已經轉負,也意味著財政收入會比較困難。
自今年6月份PPI同比增幅為零,7月、8月、9月分別下降0.3%、0.8%和1.2%。
該位官員坦稱,無論是金融領域屢爆的風險點,包括包商銀行被接管,抑或一些社會事件,最後買單的都是財政,説到底就是納稅人的錢。本質上反映出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財政資金在公共政策的屬性上如何發揮作用,到底是“救急又救窮”還是應該在制度上進行完善值得好好探討。
“外部的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花錢的事又越來越多,一調研就發現有很多事要做,都是要財政出錢,如果是國家擔責的事,大家都願意去做,如果是個人擔責,誰都不願意。”該位官員稱。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