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持穩,出乎多數人小幅續降的預期。業內人士稱,這可能是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觸3%對LPR連續跌勢形成掣肘,但考慮到三季度GDP增速創下紀錄新低,作為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新基準,尤其以一年期為主的LPR年內仍有再下行可能。
他們並認為,不論是穩定流動性,還是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需要,新的降準亦可期,只是在年內和跨年後的時點判斷上略有分歧。
中國央行8月推出LPR新機制,10月最新報價中,一年期LPR為4.20%,五年期以上品種利率4.85%,均與上次持平。此前一年期在8月和9月先後下調了6和5個基點(bp),新增的五年期以上品種在8月首次報在4.85%,持續至今未變。
江南農商行資産負債管理部宏觀負責人李苗獻認為,本次LPR持平,“可能還是跟CPI比較高有關吧。雖然LPR沒有下調,但通過壓縮加點,企業實際貸款利率還是有可能下降的。”
中國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進入“3”時代;高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2.9%和上月的2.8%,創下近六年新高;上週五公佈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則超預期降至6%的紀錄低點,且未來一兩個季度,受制于全球經濟環境,下行壓力恐難以緩解。
招商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柏禹含稱,LPR不一定每次都要有變化,本月LPR持穩可能更多就是一種常態化的表現。但公開市場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在11月和12月都還有調整窗口期。
她解釋説,如果公開市場逆回購和MLF利率出現調整,LPR無疑有望跟隨;另外,因LPR是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加點的變動來自於銀行負債成本的變化。因此即使上述利率不動,新的降準也可能會導致LPR再次出現下調,因其降低了銀行負債成本。
央行公開市場上週三罕見地在並無任何到期的情況下,開展了2,000億MLF操作,並且利率持平;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旨在平滑MLF到期,維持MLF的穩定連續操作,為LPR報價提供基準。央行並在暫停11日後於上週五重啟逆回購操作,當週全口徑凈投放2,300億元。
在最新LPR未如預期下調後,債市偏空情緒有所加劇。銀行間市場10年期主要現券週一早盤收益率繼續小幅上行逾3個bp,金融期貨交易所10年期國債主力合約早盤收跌0.20%。
**年內LPR仍有望下調,降準亦可期**
新機制下的LPR主要用途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在經濟形勢未有起色,適當下調以一年期為主的LPR仍有必要,降準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亦有可能。
民生證券宏觀解運亮團隊最新點評稱,9月MLF利率沒變,但LPR下降5BP,原因是降準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在其他各項條件不變的情況下,LPR和MLF利率是聯動的,二者的偏離不可持續。
接下來,如欲LPR下降,則降準和降MLF利率,二者至少居其一。考慮到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通縮風險大於通脹,料貨幣政策方向上仍有邊際小幅放鬆空間,時點上需等到政治局會議之後。
光大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張旭指出,LPR是市場化報價的體現,報價利差由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共同決定。9月份金融數據有明顯回升和好轉,體現出融資需求的改善,這也在客觀上推動貸款需求曲線右移,從而給利率水準帶來支撐。
去年以來,金融市場利率出現明顯下行,而LPR降幅相對有限。因此,他預計在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進一步疏通後,LPR仍有下行空間。另外,MLF利率雖是影響LPR報價的一個因素,但目前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革的辦法促進完善利率的傳導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非簡單降低MLF利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蔡浩也表示,新機制將貸款與LPR和MLF利率綁定,逐步與存貸款基準利率脫節,與資金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割。因此央行繼續調降一年期LPR以支援實體經濟貸款將是大概率事件。
政策工具方面,市場對降準預期仍存,只是在年內和跨年後的時點判斷上略有分歧。
張旭認為12月較有可能再度降準。不過要強調的是,降準並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為了改善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指標,並降低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風險溢價,從而促進貸款的實際利率下行。
蔡浩則指出,在與財政的配合上,無論新增債券以什麼形式發行,面多了,和面的“水”也會增加,四季度和明年的降準依然可期。
華南一基金公司分析師就認為,“降準可能留到明年,因一季度經濟壓力大。年內流動性是有需求,但可以通過TMLF、MLF等手段滿足。”
2019年至今央行三次降準(包括定向降準),最近一次為9月6日宣佈全面降準及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具體為9月16日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