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最新發表的報告稱,今年以來外資持有中國境內債券增加3,910億元人民幣達2.2萬億元;當中以儲備管理人持有境內債券比例最高,達74%。
報告稱,自2016年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今年中國債券獲納入全球指數、以及在外國準入下中國資本市場逐步融入全球資本市場後,儲備多元化推動了對人民幣計價債券的投資。
截至9月底,有至少715家海外投資者獲得進入中國境內債券/外匯市場,包括68家公共部門和647傢俬營部門投資者,他們共持有達2.2萬億元中國境內債券,佔比2.3%。
在這些海外投資者中,報告指以最早進入市場的儲備管理人(Reserve managers)佔最多數。68家公共部門投資者中,包括45家中央銀行、九家主權財富基金及14家多邊機構,均已宣佈已投資或獲准進入中國債市/匯市。全球排名前20位的儲備管理人中,大部分投資了人民幣資産。
此外,報告稱,來自各大洲的儲備管理人也在中國進行投資,當中以亞洲為首(17家)、然後為歐洲(16家)及中東(8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俄羅斯中央銀行的數據,俄羅斯中央銀行可能是最大的投資者,其總儲備持有量中近三分之一以人民幣計價。
報告表示,自中國債券獲納入全球指數後,私營部門投資者加快投資,截至9月底有30個國家/地區共647家機構準入中國債市。當中包括386家資産管理人、121家銀行、67家證券公司、40家保險公司、30家養老基金和大學。
報告稱,以人民幣債券為追蹤標的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作為非台幣資産的另一選項的發展加快,市場對非台幣資産的強勁需求,以及人民幣與台幣之間的較高相關性,使這些ETF的資産管理規模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增長了兩倍。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