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表報告稱,今年第三季中國資本外流按季減少40億美元,降至810億美元,情況保持穩定;惟以外幣計價的資本外流加速,顯示市場擔憂人民幣走弱。然而,與2015年的峰值相比,相關資本外流規模仍然較小。
報告指出,中美兩國10年期國債息差擴闊,由1月的48基點擴大至9月的148基點,可能成為促使資本外流出再現的因素之一。至於中國股票和債券獲納入更多全球金融市場指數,令資金流入股、債市,增加對人民幣計價資産的需求。但持續的資本外流,亦顯示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地緣政治風險。
展望未來,報告料中國資本外流若沒增加的話,應將保持在相同規模,尤其是如果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持續,及中國的利率降幅將快過其他國家的話。首先,內地的情況並不利好人民幣強勢,因經濟增長減速,貨幣及財政政策工具與過往相比較為有限,這將增加資本外流的壓力。
第二,因內地企業負債高企,一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機制改革完成,這可能會縮窄債券息差及增加資本流出,中國最終可能有需要減息。第三,在納入全球指數的推動下,外資在債券及股票的資産配置增加,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一旦內地經濟數據或企業盈利令人失望,短期流出的風險更高,從而對資本流出帶來壓力。
法國外貿銀行表示,因外資持有國債已達較高的水準(從2015年底的2.6%升至今年第三季的8.5%),當局可能需要增強對較低級別債券的信心,以鼓勵資金流入。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