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進口同比增速在連續六個月負增長後首次轉正,這和去年同期低基數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貿易戰緩和驅動中國自美進口明顯增加,特別是農産品進口大幅提升,當月大豆進口同比增逾五成。
當然,進口轉正也離不開國內經濟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帶動下的內需弱企穩。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重返50上方的擴張區域,以及近期鋼鐵、水泥等價格上升,都表明內需有所好轉。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鼓勵進一步擴大進口,以及伴隨著基建投資增速回暖,內需企穩態勢進一步確立,都是支撐中國2020年進口的因素。但最關鍵還是看中美貿易磋商進展,倘若中美能達成協定,中國購買大量美國農産品以及其他産品,那麼中國明年進口可望實現正增長,否則內需恐怕獨木難支,進口增速還將在負值徘徊。
“低基數與內需企穩共同驅動進口增速改善。11月進口增速明顯改善。首先是因為低基數因素;其次,中美貿易戰緩和驅動自美進口回升,”西南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業偉、張偉在點評報告中稱。
第三,內需企穩同樣驅動進口增速回升。房地産市場保持強韌,而穩增長政策下基建投資增速逐步企穩回升,因而內需呈現企穩態勢,這在鋼鐵、水泥等價格上升方面也得到了體現,同樣,這帶動了進口增速的回升。
中國海關總署週日公佈,11月進口金額1,830.1億美元,同比增長0.3%,遠優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同比下降1.8%;這也是今年4月以來進口同比增速首度回歸正值。
其中,中國11月進口大豆828萬噸,較上年同期的538萬噸大幅增長53.9%,較今年10月進口量618萬噸增幅則為34%。
**自美進口增速顯著回升**
中國11月自美國進口109.7億美元,前11個月累計進口1,109.8億美元,同比下降23.3%。海關總署並未公佈11月單月增速,根據楊業偉、張偉計算,11月單月中國自美進口同比增長2.7%,增速較上月顯著提升17.3個百分點。
“短期內大豆進口數量可以作為觀測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的指標,”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稱。
他認為,本著“雙贏”的原則,中美貿易談判預計會相向而行,但在一些核心問題上的分歧會導致過程比較曲折且週期會拉的較長。
展望未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2020年影響進口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國經濟依然存在不小的下行壓力,內需偏弱;二是與出口産品相關的上游初級産品進口需求減少;三是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相應影響進口金額。
“但另一方面,由於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將購買大量美國農産品以及其他産品,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2020年的進口增長。進博會等市場進一步開放舉措將有力地推動2020年進口。而2019年進口負增長形成低基數,也有助於2020年進口增速回升。”他稱,“綜合考量,2020年進口增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較大,並可能恢復正增長。”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總值為1.88萬億美元,同比下降4.5%。按月來看,只有4月和11月進口同比增速為正,分別增長4.3%和0.3%,其餘九個月份則皆為負值,其中降幅最大的是5月,當時為同比下降8.4%。
受生産和新訂單指數推動,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2,並創下八個月高位。伴隨著前期逆週期調節政策進一步落地,中國經濟運作開始顯露由降轉穩跡象。
而上週五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明年作出安排部署,穩增長依然排在首位,並要求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會議還強調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表明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仍是基建。
**11月農産品進口大增**
12月15日是美國對中國消費品徵收新一輪關稅的最後期限。上周稍早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在中美協議問題上沒有最終期限,或許等到2020年選舉後更好;但週五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又稱,特朗普喜歡目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走向。
另外,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上週五表示,正在根據相關企業的申請,開展部分大豆、豬肉等商品排除工作,對排除範圍內商品,採取不加徵對美301措施反制關稅等排除措施。這使金融市場對談判的預期更加積極。
根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對中國11月進口的分區域解析,11月中國自東盟進口大幅提升,自南韓、美國等地進口的負向拖累收窄。11月進口區域分佈上,自東盟進口拉動率為最大亮點,達到1.40%,環比提升1.09個百分點。而自美國、南韓與其他國家的負向拉動有明顯收窄,分別為0.16%、-0.01%、-0.64%,上月分別為-0.88%、-1.73%、-2.91%。
具體到商品來看,在進口數量上,穀物與大豆的進口數量分別大幅增長86.43%和53.87%,上月為45.16%和-10.69%,進口數量顯著提升或與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加大美國農産品進口有較大關係。
“農産品正向拉動大幅擴張,(對進口)拉動率達到1.86%,前值為0.43%,為進口增速超預期的主要拉動因素,高新技術及機電産品進口拉動也有顯著回升,實現由負轉正,分別達到1.48%和1.60%,前值-3.93%和-5.38%,”張瑜在報告中稱。
國盛證券宏觀分析師熊園也稱,農産品進口的改善,一方面可能是貿易談判進展順利的背景下,中國加大對美農産品進口,表現為中國對美進口增速改善最明顯;另一方面,由於國內豬肉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中國自年初以來大幅增加肉類進口,截至10月豬肉進口同比增速達114%,也帶動了農産品進口增速改善,並將在一定程度上對衝通脹上行壓力。
“近期消息顯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出現波折,達成協定仍需要時間...對本輪談判結果也不能過於樂觀,後續大概率可能反覆,最終結果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他表示。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