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撰文稱,現在有人擔心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破6”。事實上,6%並不是特別的分水嶺,增速略高一點或略低一點不是主要問題,關鍵仍要看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中國經濟在抵禦下行壓力中顯現韌性和亮點,穩增長仍需放在重要位置。
人民日報週二刊登該文指出,增長速度過低,就業難以保障,結構調整難以推進,宏觀杠桿率也難以穩住;在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基礎上,還是要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對此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要求把穩增長放在重要位置,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高品質發展中化解矛盾、應對挑戰,確保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文章稱。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2%,增速雖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處於年初確定的6%-6.5%的預期目標區間。
王一鳴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90%以上的經濟體增速回調,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今明兩年的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預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在高基數上保持6%以上的增速,邁上新的更高平臺,顯現出發展韌性和潛力。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文章認為需要從更長的時間跨度去把握。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在波動中持續放緩。經濟持續下行,有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等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是受到內生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最根本的是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的階段性變化。
從國際經驗看,追趕型經濟體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後,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1,000-13,000美元後,都有類似的變化過程。中國2015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1,000美元(按2011年不變價計算),已進入這個變化階段。
從一些實現成功追趕的經濟體發展過程看,高速增長階段結束後,經過或長或短的過渡期,都會進入5%左右的增長階段。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速,從國際比較視角看仍屬於較高的增速。我們要從長期大勢認識經濟形勢。當前,我國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一些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但這些都是經濟轉型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只要化壓力為動力,倒逼改革開放加快步伐,就能讓中國經濟這艘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文章稱。
**就業保持總體平穩**
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仍處於較低水準。在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特別是在外部環境變化對就業形成較大衝擊的情況下,中國就業保持總體平穩。
不過王一鳴提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就業總量壓力仍然存在,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就業問題仍不可低估。今年以來,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企業隱性失業現象增多,青年人調查失業率仍處於高位,就業形勢仍較為嚴峻。
同時減稅降費成效初顯,考慮到減稅降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滯後性,隨著時間推移,政策效應會逐步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顯現。
文章還分析指出,發展新動能增勢較快,從産業內部結構看,傳統製造業在陸續達到峰值後佔比不斷下降,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穩定提高,製造業服務化趨勢推動生産性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
但同國際先進水準相比,中國産業基礎能力不強、産業鏈水準不高的問題仍較為突出,要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推進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推動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為全面提升經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更具創新性和更高品質發展創造條件。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