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負增長,為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值,凸顯減稅降費和經濟增長減速背景下地方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有增無減,早已有部分地方調整了預算目標。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應盡可能提高有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質增效”無疑成為破解僵局的最佳路徑。
而前11個月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回升,或反映出在財政收入下滑壓力下,地方政府增收在向土地財政傾斜,這也從側面表明地産商拿地積極性可能不低,地産融資最緊時刻或許已經過去。
11月全國和地方財政支出同比均為第二個月下降。支出繼續收縮,這符合今年財政支出力度前傾,帶來的年內支出“前高後低”的節奏。預計12月支出增速進一步提高的概率不大。
“11月公共財政收入和支出增速同步回落,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端的壓力繼續增加。在財政收支端壓力持續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有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質增效’無疑成為政策破局的最佳路徑,”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稱。
他預計2020年財政政策的亮點也將在三方面的“提質增效”進一步托底“穩增長”,一是加大財政資金對基建等能夠顯著帶動實體經濟增長的領域的傾斜,二是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如下調項目資本金比例、專項債充當資本金等,三是緩解存量債務壓力,提高新增債務使用效率。
路透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測算,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5%,其中中央收入增長11.3%,為年內第二高位,最高點是10月的增長12.1%;但11月地方收入同比下降1.1%,為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值,上次是在5月的下降4.9%。
支出方面,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3.4%,其中中央支出增長2.2%,地方支出下降4.5%。全國和地方支出均為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今年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是早安排、早落地,在年初財政支出增速較高的基礎上...11月支出增速如期回落,預計12月支出增速也難以進一步提升,在部分地區已有收支壓力下,預計今年支出增速進一步提高的概率不大。”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稱。
諸建芳也表示,考慮到當前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和支出增速較預算增速仍然有較大差距,預計12月收支增速大概率還會繼續向預算靠攏。整體來看,預計公共財政收入增速高於支出增速將成為四季度財政收支主要特點。
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援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減稅降費衝擊地方財政收入,非稅收入繼續增長**
今年3月全國“兩會”宣佈全年減稅降費預計為近2萬億元人民幣,但實際執行力度較大,將超過2萬億元,對中國今年GDP貢獻近1個百分點。這對企業構成利好的同時,也給地方政府收入帶來很大衝擊。
路透測算顯示,11月單月稅收收入同比增幅自上月8%降至1.7%,其中,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9.7%、61.2%、14.0%和3.7%。
“整體來説,財政運作總體是平穩,但同時有不少地方面臨財政較大壓力。這些壓力,很大原因是跟今年加力提效的積極財政政策有很大關係,跟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實施有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稱,“地方在編預算的時候這些政策還沒有出來,而且減稅降費的政策超出了年初的預計。”
他認為,未來財政總體平穩的態勢將得到維持,財政風險總體可控,但仍然是有挑戰的。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11月中旬曾透露,受減收影響,目前湖北、重慶、吉林已按預演算法規定調整省本級預算,主要是減少預算總支出、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其他地區部分市縣也調整了預算。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密切關注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督促地方實現全年預算平衡,如有必要及時調整預算。
民生銀行研究院也在週報中稱,基層政府一般在每年12月編制下一年預算草案,確定下一年收入目標,第二年1月經過地方人大審議通過。而地方今年初確定預算收入目標時,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尚未出臺。且省級政府確定預算收入目標後,一般地市級收入目標會略高於省級目標,市縣級收入目標又會高於地市級.
“因此層層加碼下,基層財政收入目標定得過高,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衝擊疊加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和複雜外部形勢,使得收入目標難以完成。”週報稱,“但實踐中預算收入目標一旦確定,地方稅費徵收部門需要盡力完成,這讓一些地方面臨落實減稅降費和組織收入完成目標任務的兩難。”
不過在稅收減少的同時,非稅收入繼續充當支撐財政收入的主力軍。路透測算顯示,11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3%,增幅高於上月的9.7%,但遠低於今年4-9月高達40-50%的同比漲幅。今年前11個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長則為25.4%。
財政部稱前11個月非稅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國企上繳利潤,以及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産等方式增加非稅收入。其中,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446億元,同比增加4,600億元,增長1.6倍,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20個百分點。
**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速有所回升**
不過,1-11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人中,土地出讓收入同比增長8.1%,增速較1-10月加快1.2個百分點。
“城鎮化仍在進程中,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的提升也反映了地方政府財政一定程度的收支壓力,也側面反映出地産商拿地積極性其實不低。”李超稱。
他認為,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房地産表態重提三穩,相比7月政治局“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措辭適當趨緩,因此判斷地産融資最緊時刻已過,預計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微幅加快可能持續。
“土地出讓收入增長加快,這表明在財政收入下滑壓力下,地方政府增收在向土地財政傾斜,但6月以來對地産融資政策的收緊,預示未來土地財政難有大作為,”光大證券宏觀團隊也稱。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最新房價數據顯示,中國房價整體漲勢繼續放緩,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同比和環比漲幅分別創下近一年半和近兩年最小,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繼續收窄,但一線城市除廣州外房價加速上升,北京的環比漲幅高達1.7%。
路透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佈數據測算,1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升7.1%,低於上月升幅7.8%且漲幅為2018年8月以來最小,房價同比連漲50個月;環比漲0.3%,亦低於上月漲幅0.5%,漲幅為2018年2月以來最小,連漲55個月。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1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