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撰文稱,負利率政策是應對嚴重通縮型衰退的有力武器,但其前提是能夠保證銀行存貸利差等“兩個利差”。在實踐中,中國應當儘量珍惜貨幣政策空間,保持住作為主要經濟體當中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避免出現嚴重通縮型衰退。
刊登在《中國外匯》雜誌的文章指出,負利率政策是貸款創造存款(LCD)理論的重要應用,銀行是貨幣創造的主體,負利率政策的核心機制是保證“兩個利差”,即銀行存貸利差和收益率曲線的期限利差,以保證利率低於資本邊際回報率,刺激企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和物價水準回升,以應對通縮型衰退。
負利率政策的效果取決於存款利率能否有效突破零下限,以保證兩個利差。只有如此,才能迅速發揮作用並在短期內退出;否則,可能會進入流動性陷阱。需要指出的是,負利率政策存在負面影響,因此中央銀行應維持正常貨幣政策,儘量避免進入零利率或負利率區間。
孫國峰指出,從各經濟體的實踐看,負利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於負政策利率對銀行存款利率的傳導並不徹底,存款利率未能有效突破零下限,進而對銀行業利潤産生了擠壓。這影響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使得負利率的效果受到了明顯制約。因此負利率政策實施了若干年後,至今難以退出,回到正常貨幣政策框架變得遙遙無期。
他認為,負利率的長期實施會造成負面影響,包括損害存款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負利率也可能導致産能過剩和債務高企;負利率還可能推高資産價格;此外,負利率可能在各經濟體間産生外溢效應,放大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最新表示,在低利率已成為全球經濟常態的新環境下,中國應更加珍惜與中高速增長相匹配的正常貨幣政策空間,警惕低利率可能引發的資産泡沫風險,通過價格杠桿充分發揮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2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