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發表報告稱,過去二至三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美元債務規模沒大變化,亞洲區看來不存在與美元債務相關的系統性風險。不過在美元短缺時期,美元升值將加重美元債務比重較大的公司負擔,主要為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當中以房地産、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行業的情況尤為突出。
儘管如此,該行認為整體情況並不令人擔憂。在其研究中,倘美元升值10%可能使企業2020年度盈利下降2%或更多的企業有20間,這是因債務和利息增加導致。有些公司同時有美元收入,可部分抵消負面影響。
報告稱,過去七至八年中,當美國以外的美元債務急劇膨脹時,新興市場經常出現美元短缺的情況。過去10年中,全球(即美國境外)的美元債務已從6萬億美元翻倍至12萬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的美元債規模更從1.7萬億美元增逾倍至3.8萬億美元。
然而,過去二至三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美元債規模幾乎保持不變,約為1.4萬億美元;發展中歐洲國家的美元債于過去三年則由約5,000億美元減少至約4,000億美元。相反,發展中非洲及中東國家的美元債則由7,000億增至9,500億美元;發展中拉丁美國家亦由約9,000億增至1.02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因此亞太區看來並不存在與美元債務相關的系統性風險。相對於本身的美元債務,主要經濟體持有可觀的美元儲備,例如中國(美元儲備/美元債比例為229%)、印度(110%)、台灣(245%)及泰國(200%)。至於馬來西亞和印尼似乎存在美元短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國貨幣自年初以來下跌的表現。
法國巴黎銀行表示,雖然亞洲看來不存在系統性風險,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在美元嚴重短缺期間,亞洲貨幣貶值而美元則升值,這加重了持有美元債務的公司債務負擔(以本國貨幣計)。這些公司主要是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馬來西亞公司和台灣科技公司佔一小部分。當中以房地産(12間)、工業(11間)和非必需消費品(11間)是情況最為突出的行業。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2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