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變盤以來,中國債市先後遭遇“經濟預期差”和“政策預期差”雙重打擊,收益率水準急速上行,尤以中短端為甚,不到2個月的時間,1Y、5Y收益率分別累積上行97bp和83bp,這樣的跌幅,即使是在典型的熊市週期中也極為罕見,但債市跌出“性價比”了嗎?
招商證券固收團隊從債市絕對收益水準、相對比價以及與基本面的“匹配”度等幾個角度分析後指出,債市暴跌之後,反彈必然會出現,但關鍵是位置和時機,2.9%附近可逐步關注。當然本輪利率低點大概率已現,反彈更多應以交易思維參與。
以下是該機構發佈的研報《債市跌出“性價比”了嗎?》內容節選:
這輪下跌有點急!5月變盤以來,債市先後遭遇“經濟預期差”和“政策預期差”雙重打擊,收益率水準急速上行,尤以中短端為甚。不到2個月的時間,1Y、5Y收益率分別累積上行97bp和83bp,這樣的跌幅,即使是在典型的熊市週期中也極為罕見。
大跌之後,再看債券的“性價比”。踩踏之後,收益率水準與4月末相比已經上了臺階,市場是否跌出了機會?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觀察。
首先看絕對水準。4月末,各期限收益率基本都降至近10年最低水準,處於較為危險的“未知空間”之中;調整過後,各期限收益率在安全邊際上有不同程度的回補,短端相對更充分一些,1Y國債品種基本回到2010年以來1/4分位數附近。
從全球橫向對比視角看,現階段美國、英國、南韓、印度等收益率基本還滯留在近一年以來最低點附近,中國較早走出疫情後,收益率分位數在全球處於中性偏高位置。
其次看相對比價。與信貸相比:4月以後,債券實際收益率和信貸實際收益率(考慮稅收、資本佔用、信貸隱含價值)呈現非常罕見的倒挂形態,目前看,隨著信貸收益率滯後下行和債券急跌,二者比價關係有所恢復:5Y國債和貸款“顯性價值”的利差回到60bp,與歷史均值(100bp)相比仍低,但回歸到疫情發生前的利差水準。
與商品資産相比:①從絕對水準看,長端利率處於2010年以來17%分位數附近,而大部分商品價格(除金屬外)分位數均低於該數值,靜態看,相比于商品價格利率定價沒有出現明顯的“高估”。②從期限利差看,債市在“熊平”之後期限結構已經回歸“常態”,國債、國開期限利差分位數與海外商品(銅、原油等)遠期升水分位數大致相當,但低於國內商品(螺紋、鐵礦等),也就是説,債市隱含的名義增長預期,介於國內商品和海外商品之間。
與負債端相比:去年三季度以來,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陷入“剛性區間”,以3個月期限品種為例,基本在4%附近止步不前,這使得資産端收益率與負債端一度呈現“倒挂”的尷尬局面。5月以來,負債端“剛性”有所鬆動,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下降約20bp,而資産端收益率快速上行,反向交叉後,資産負債關係有所修復。但靜態看,3年AA+城投品種仍難以覆蓋負債成本。
最後看與基本面的“匹配”。結合5月經濟、金融數據看,表徵貨幣需求的“名義增速”較4月略有下滑(工業增加值回升0.5個百分點,但PPI環比下滑0.6個百分點),同時表徵貨幣供給的M2與4月持平,意味著貨幣供需關係與4月大致相當,並不支援利率水準的大幅波動。只不過,從貨幣供給結構上看,“寬信用”部分取代了“寬貨幣”,貨幣乘數增速提高至9%,而基礎貨幣餘額增速下滑2.4%。
從貨幣政策同步指標(工業企業營收增速與財務費用增速差)看,5月缺口有所收斂,指向政策存在邊際收緊需求,但指標仍停留在負值區間,意味著政策只是在“寬鬆程度”上切換,明確轉向概率不高。
“熊平”以後的方向。總體上,大跌之後,市場的極端倒挂信號在一定程度上被消除,5月宏觀環境的變化似乎也不支援利率“顛覆式定價”。若以“牛市思維”定價,市場短期存在“超跌”跡象;但若以“熊市思維”來定價,市場的安全邊際(特別是長端)還不能説充分。
貨幣政策的態度仍是核心矛盾。隨著生産進入季節性“淡季”,高頻數據強度近期有所放緩,加之市場對經濟體的預期抬升,數據向下,預期向上,基本面因素“逆風”短期不會更強。
另一方面,根據我們的久期模型,大跌以來市場久期快速下降,目前已經低於疫情發生前的水準,市場微觀結構亦明顯改善。矛盾的焦點仍停留在貨幣政策取向上:上周,國常會再提“降準”,從歷史經驗看,大概率會被兌現(歷史上國常會13次提及降準,最終均落地),但資金價格上行動能似乎仍有餘力,關於“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的提法亦令市場心存顧忌。
總體我們仍認為,暴跌之後,反彈必然會出現,但關鍵是位置和時機,2.9%附近可逐步關注。當然本輪利率低點大概率已現,反彈更多應以交易思維參與。
來源:路透中文網 2020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