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率先發佈企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近日再次對外發佈了上市以來的第四份社會責任報告。
這份2009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首次參照《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RI國際準則),全面披露該行在公司治理、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各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資訊和數據。報告顯示,2009年,建設銀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將業務發展與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緊密結合,將關注民生改善與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緊密結合,在積極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努力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大力推行綠色信貸,以及關愛員工、投身公益事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和成效,為推動企業與社會各方的共同發展,做出了卓越努力。
堅持穩健經營,促進經濟發展
2009年度,建設銀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將投放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國家4萬億投資項目以及國家振興産業等領域。同時抓住機遇,在鞏固中長期信貸、個人住房金融服務等傳統優勢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投資銀行、理財服務等新興業務,並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努力建立數量、速度、結構、品質和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自身的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注民生改善,推進結構調整
報告顯示,建設銀行積極推進信貸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等金融服務薄弱領域的信貸支援。探索推出農戶聯保貸款、小企業小額無抵押貸款等新業務。截至2009年末,涉農貸款餘額5,537.47億元,增長了38.39%,其中農戶貸款比上一年度增長了近一倍;中小企業貸款實現快速增長,增速達到19.86%,推出了“誠貸通”、“E貸通”等服務中小企業客戶的新型産品,建立了140家小企業“信貸工廠”。同時,建設銀行將産品和服務的創新與促進民生改善緊密結合,推出了涵蓋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民本通達”系列綜合化金融服務方案,以滿足廣大客戶不同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
重視環境保護,推行綠色信貸
報告顯示,建設銀行積極推行“綠色信貸”,為客戶提供包括清潔能源貸款、工業環保減排貸款、農林生態産業貸款等多種特色的綠色金融服務,大力支援環境建設和生態建設。截至2009年末,建設銀行綠色信貸項目餘額1,810.97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7.49%。同時,嚴控對鋼鐵、水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信貸投放,對不符合綠色信貸要求的客戶進行退出,2009年退出不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及其他行業貸款的累計金額達到767.24億元。
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改進服務
報告顯示,建設銀行積極推進網點轉型,力求為客戶提供便捷、優質的標準化服務。截至2009年末,全行共有12,968家網點按照新的服務流程上線運作。轉型後網點客戶等候時間明顯縮短,等候時間低於10分鐘的佔比達到71%。2009年,我行新增設了4,125臺ATM機和4,524個自助銀行,電子銀行服務渠道也更加完善,為廣大客戶提供了更多便利。
建設銀行高度重視客戶的訴求與意見反饋。2009年,通過客戶接待日的方式共接待客戶來訪18,000多人次,收到的問題與建議有80%已得到解決;95533客戶服務中心受理客戶投訴1400多筆,均得到妥善處理。
保障員工權益,關懷員工成長
報告披露,建設銀行不斷完善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和保障員工權益。2009年召開了第二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360多名職工代表和部分列席代表參加會議,聽取了經營情況工作報告。同時,建設銀行還積極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發展。2009年,在員工教育培訓方面的投入達到4.5億元,舉辦培訓項目244,86次。各級機構還積極探索,開展了員工關愛活動,通過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培訓、心理諮詢、團隊塑造等方式,幫助員工培養陽光心態,積極應對競爭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對於已經與我行解除勞動關係的員工,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幫助他們解決社會保障問題,並對生活特別困難的人員給予救助。
開展公益活動,努力回報社會
報告顯示,2009年,為回報社會,促進地區間的和諧發展,建設銀行實施了13個與社會公益相關的項目。其中,“中國建設銀行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成才計劃”于2009年啟動,2010年將在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等16個少數民族相對集中聚居的省、自治區全面展開。
在建設銀行持續實施的長期公益項目中,“建設未來——中國建設銀行資助貧困高中生成長計劃”已累計資助40,043人次;“中國貧困英模母親建設銀行資助計劃”已累計資助3,607人次;累計援建和維護建行希望小學35所。贊助了“2009年全球智庫峰會”、“構建二十一世紀金融體系”中美研討會、國際金融研究會2009年春季成員會,積極支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推動與經濟復蘇的有關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表示,2010年建設銀行將繼續把支援國民經濟增長與自身業務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資産品質。繼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大對中小企業、“三農”和民生領域,以及低碳經濟、環保産業的支援力度。支援國內産業升級,擴大居民消費;關注客戶需求變化,加快産品創新,提升客戶服務水準;持續關心員工發展,努力為員工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繼續支援公益事業,為促進社會的平衡協調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