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7日報道】建設銀行因建設而生,因改革而興,已經由當初一個管理監督國家基建資金、辦理基建撥款的專業銀行,發展成一家資産規模位居全球銀行前列的大型商業銀行,成為了服務民生、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生力軍。 深化銀行改革,努力打造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銀行 股改上市後,建設銀行實施了經營轉型,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向批發與零售業務並重轉變;全面調整産品和服務結構,向傳統與新興業務並重轉變;努力改進盈利模式,向利差與非利差並重轉變;積極探索綜合化經營,向多功能銀行轉變;加快拓展海外業務,向國際化銀行轉變。今天的建設銀行在五個轉變的基礎上,按照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要求,努力打造成“國內最佳、國際一流”、具有重要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銀行。 立足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鼎力支援國家基本建設 建設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提升客戶體驗為重點,大力擴大客戶基礎,重點抓好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實現與建設銀行發展要求一致,與企業地位、區位優勢相統一的雙贏局面。建設銀行抓住大行業、大系統客戶關聯性強的特點,通過為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産品,將金融服務向上下游延伸,積極打造包括行業鏈、企業鏈、産品鏈的“鏈式服務”模式,既服務好核心大企業,也服務好周邊的小企業、小客戶。充分考慮大客戶金融服務需求的綜合化、多元化趨勢,通過發揮建設銀行整體優勢,為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金融租賃、信託、保險等全方位服務和金融産品,通過與大行業、大系統的合作,實現産業鏈條、産品鏈條和上下游産品的聯動和綜合服務,使産業鏈條中的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共同受益,真正實現企業與銀行的雙贏。 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高速發展,資訊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各地基礎設施建設蓬勃開展。建設銀行積極落實國家政策要求,發揮傳統優勢,加大對在建、續建項目和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2011年,全行基建貸款新增佔到了對公貸款新增的近一半,對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讓“哪有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成為了社會大眾心目中建設銀行最真實的寫照。 中心城市是金融資源的聚集地,也是建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陣地。建設銀行早在2001年初就提出並實施“中心城市行優先發展戰略”,在經濟金融資源相對富集的地方,選擇經營管理水準較高的城市行優先發展,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援,支援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十年來,經過總分行的共同努力,中心城市行各項業務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建設銀行的大城市發展戰略已初具規模。 服務“社區金融”,小微企業業務發展向“零售化”轉型 近年來,建設銀行積極探索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建設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授信客戶已佔全部企業授信客戶總數的75%,小微企業貸款近三年平均增幅超過40%,累計為16萬小微企業客戶投放信貸資金1.7萬億元,間接提供了2000萬個就業崗位,體現了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決心和魄力。 在小微企業業務“零售化”發展思路的指導下,建設銀行小微企業業務發展勢如破竹,客戶數量迅速擴大,2011年底一舉突破7萬大關,為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建設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客戶需求“短、頻、快”的特點,研發出了一批使用期限、金額、還款方式更加靈活、便利的産品。“小額貸”産品最快當天就可完成審批和放款工作,流程簡單快捷,效率比傳統産品大大提高。 優化客戶結構和調整貸款結構也是建設銀行助推小微企業業務“零售化”的有力舉措,通過積極扶持信用水準較高的小微企業客戶,認真挖掘、培育有成長潛力的“年輕”小微企業客戶,優質客戶比例逐年提升。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信貸人員加強了與小微企業的貸前、貸中、貸後溝通,讓有限的資金在小微企業中“動”了起來、“活”了起來,一年期以內小微企業貸款在小企業全部貸款中佔比從2010年的82.5%提高至86.2%,小微企業戶均貸款額也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讓有限的資金幫助了更多的小微企業客戶。 2007年,建設銀行借鑒國外先進銀行經驗,在江蘇試點 “信貸工廠”模式的小微企業經營中心,並於2008年在全行範圍內推廣,幾年來已經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信貸工廠”建立以後,小微企業貸款辦理時間縮短一半,客戶經理服務的客戶數量增長一倍,客戶滿意度大幅提高。目前,全行已建立240家“信貸工廠”,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 心繫民生,用“建行藍”打造惠民金融服務品牌 建設銀行在服務民生方面不甘人後,一直將創新作為服務民生的有力推手。2009年推出了“民本通達”這一針對民生領域的綜合服務品牌,涉及教育、醫療、社保、環保、文化等多個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推廣以來,“民本通達”系列産品累計新增11368家民生領域新客戶,貸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 社會保障是民生的基礎,建設銀行針對我國現階段社保領域金融需求的特點,推出了“社保安民”綜合服務方案,為老百姓和當地社會保險管理機構提供醫保資金結算、社保資訊查詢、社保費繳納和領取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已經與30余個地市的地方社保管理部門聯合發行金融社保卡450多萬張,有效提高了社保服務效率,社會反響良好。建設銀行還積極參與新型農村社保金融的推進工作,積極參與各地政府組織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試點改革。2011年共代理收繳、發放包括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內的各種社會保險金9000多億元,新開立社保資金結算賬戶1000余個。 助民安居,開創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新模式 近年來,建設銀行認真貫徹國家關於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政策要求,加強住房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穩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金融服務工作。各分支機構密切關注當地住房保障政策,及時跟進當地保障性住房項目,積極與各地公積金中心溝通,協助當地公積金中心篩選項目,提供配套的項目封閉、資金監管等一條龍服務。截至2011年末,全行保障性住房項目開發貸款餘額257.3億元,新增202.02億元,增幅達365%。 公積金項目貸款是建行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要平臺,與第一批試點城市和項目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11年底,取得全部29家試點城市承辦資格,初步取得85個項目承辦權,項目同業佔比66.93%,資金同業佔比72.5%;累計對66個項目受託發放項目貸款188.76億元,累計發放同業佔比71%。2008年以來,建設銀行在保障性個人住房貸款領域,為27萬戶中低收入居民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和公積金個貸共計446億元。中德住房儲蓄銀行是建設銀行支援保障房建設的另一重要平臺,該行成立於2004年2月,是建設銀行與德國施豪銀行共同投資組建的國內唯一一家專業經營住房信貸業務的商業銀行。近三年來,該行已支援近80個保障性住房項目的開發建設。 服務“三農”,把溫暖送到田間地頭 2011年底,建設銀行榮獲“2011全國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年度大獎”的“最佳創新成就獎”和“最佳社會責任獎”,建行支援“三農”的力度和效果都獲得了社會和公眾的高度肯定。 近年來,建設銀行把涉農領域作為優先支援的重點領域,不斷加大涉農貸款投放,2007年至2010年涉農貸款餘額穩定增長,連續三年增長率超過30%。2011年在貸款增速全面放緩的情況下,涉農貸款依然保持著20%以上的增速,高於全行對公貸款平均增速6個百分點。截至2011年12月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10000億元。 在支援“三農”方面,建設銀行始終堅持以産品創新滿足客戶需求,已在全國探索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小額農戶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業訂單貸款、農民工特色銀行卡等十余個系列産品。2008年,在新疆首推的“小額農戶貸款”模式,已擴大推廣到黑龍江、浙江、青島等13個省市,截至2011年底貸款餘額達54.24億元。2010年,建設銀行在同業率先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産品,重點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安置改造、土地綜合治理等項目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11年末,共支援185個新農村建設項目,發放貸款316.47億元。 近年來,建行還穩步推進村鎮銀行建設,自2008年開始村鎮銀行試點工作以來,已正式開業村鎮銀行16家,籌備開業17家,對完善當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延伸服務網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