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檢察日報》10日報道】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積極探索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建設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授信客戶已佔全部企業授信客戶總數的75%,小微企業貸款近三年平均增幅超過40%,累計為16萬小微企業客戶投放信貸資金1.7萬億元,間接提供就業崗位2000萬個。 “鏈式服務”:讓小微企業真正受益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建設銀行在重點抓好大行業、大系統、大城市的同時,不斷拓展機構客戶、小微企業客戶,努力實現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功能選擇和以業務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的多功能建設形式。 抓住大行業、大系統客戶關聯性強的特點,建設銀行通過為核心企業提供供應鏈融資産品,將金融服務向上下游延伸,積極打造包括行業鏈、企業鏈、産品鏈的“鏈式服務”模式,既服務好核心大企業,也服務好周邊的小企業、小客戶。通過與大行業、大系統的合作,實現産業鏈條、産品鏈條和上下游産品的聯動和綜合服務,使産業鏈條中的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共同受益,真正實現企業與銀行的雙贏。 “社區服務”:業務發展向“零售化”轉型 2011年初,建設銀行根據總體戰略定位,結合小微企業業務特徵,提出服務“社區金融”的理念,並明確小微企業業務要向“零售化”和“小額化”轉型,重點發展小微企業業務,充分利用有限的信貸資源,支撐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客戶群體。 在小微企業業務“零售化”發展思路的指導下,建設銀行小微企業業務客戶數量迅速擴大,2011年底一舉突破7萬大關。建設銀行針對小微企業客戶需求“短、頻、快”的特點,研發出一批使用期限、金額、還款方式更加靈活、便利的産品;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研發推出了“小額貸”産品,最快當天就可完成審批和放款工作,産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小微企業主們的追捧。 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信貸人員加強了與小微企業的貸前、貸中、貸後溝通,讓有限的資金在小微企業中“動”起來、“活”起來,一年期以內小微企業貸款在小企業全部貸款中佔比從2010年的82.5%提高至86.2%,小微企業戶均貸款額也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小微企業業務“零售化”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流水線服務”:提升小微企業服務效率 服務小微企業時,建設銀行提倡“用心服務、換位思考”,堅持從小微企業客戶的角度出發,大膽創新,不斷對銀行經營活動進行評估,並對作業流程、服務方式、管理制度、産品研發、資源配置等進行改革,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微企業業務管理模式,有效適應了小微企業貸款特點。 2007年,借鑒國外先進銀行經驗,建設銀行在江蘇試點“信貸工廠”模式的小微企業經營中心,並於2008年在全行範圍內推廣。從小企業客戶申請受理、評級到審批、發放、回收,實行一站式的標準化流水線作業,全部在工廠內完成。“信貸工廠”建立以後,小微企業貸款辦理時間縮短一半,客戶經理服務的客戶數量增長一倍,客戶滿意度大幅提高。目前,全行已建立240家“信貸工廠”,基本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和百強縣。 2011年,結合“信貸工廠”升級改造,建設銀行按照流程銀行的理念,打造“柔性生産線”,實現各業務辦理環節有效銜接,建立起更加靈活、順暢的業務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科技化的資訊系統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建行依託相關係統建立了客戶行銷、客戶評級、信貸業務操作和貸後管理四大流程系統,以及審批輔助、行業篩選、客戶篩選、早期預警、行為評分等八大專業工具。初步實現了從客戶行銷到業務辦理,再到風險管控全方位的系統輔助和監測,有效提高了業務效率和品質。 量身定做:為小微企業發展“雪中送炭” 經過多年培育,“成長之路”和“速貸通”已成為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兩大拳頭産品。以“成長之路”為例,通過持續創新,已形成了包括“聯貸聯保、誠貸通、租貸通”等30余項産品在內的綜合性産品體系,目前“成長之路”貸款金額超過380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2萬億元,服務客戶約14萬戶。 2011年下半年,針對大量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小微企業,建設銀行開發了小微企業“信用貸”産品,改變了過去“一抵了之”和一味依賴擔保的傳統做法,使大量缺乏有效抵質物的小微企業也能夠真正感受到銀行的金融支援。其中,針對建設銀行存量的具有一定金融資産高端客戶擁有的小微企業,貸款金額最高可達1000萬元;針對市場優質客戶、核心企業下上游具有良好市場口碑的小微企業,有政府支援的、符合貸款條件的初創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可達200萬元。該産品目前已成為建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又一有力“抓手”。 各地分行結合地方經濟特點,積極開發特色金融産品。浙江紹興冠明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因缺乏有效的抵質押物,貸款難度較大,浙江分行經過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及監管機構的反覆溝通協商,最終利用企業擁有的排污權為其量身定制了排污權抵押貸款業務,為企業發放貸款300萬元,為解決同類企業融資難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