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許不會留意到這樣一組數據:“全年累計為200多萬戶小微企業提供結算服務”;“持續支援保障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增速37.71%”;“創新推出‘善融商務’個人助業貸款等産品,個人助業貸款餘額超過900億元”……這是建設銀行2013年的一份成績單。看似簡單的數據背後卻是建設銀行“積極推行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努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這是黨中央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對金融業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國金融體系中亟待加強的環節。建設銀行深刻意識到,“發展普惠金融”就是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建立更加普惠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 金融基礎設施是支援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而普惠金融的提出,標誌著中國金融改革進入深水區,需要在制度構建、市場完善、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下更大功夫,這也對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不斷加大金融對農村邊遠地區、小微企業和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努力完善支付結算網路基礎設施。在網點設置、系統升級等方面不斷向上述領域傾斜。 例如,為解決“農村金融基礎弱、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滲透率不高”問題,建設銀行近年來持續加大縣域及鄉鎮服務“三農”的營業網點建設力度,並將“加快新農村建設領域金融服務創新,實現縣域和農村金融服務的功能延伸”列入了《中國建設銀行2011年-2015年發展規劃》。 建設銀行還始終致力於向公眾提供高效穩定快捷的支付結算服務,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基礎金融保障。 一是積極推動國家支付結算網路建設。緊密配合人民銀行第二代支付系統、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等建設,構建了以銀行為主體的跨機構、跨國界、跨市場的支付結算網路。 二是以科技引領自身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完成了全行數據大集中,搭建了完整的IT應用體系,構造了以企業級數據庫為基礎的核心管理系統,實現CCBS等關鍵系統的災難備份和覆蓋全行的IT風險保障體系,支付結算系統建設、運作、管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三是不斷擴大支付結算網路覆蓋面。加快海外機構建設,積極推動“三農”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加強對縣域和城鎮基層的服務滲透,完善機構網點佈局,搭建電子銀行、自助設備、綜合網點“三位一體”的渠道網路。 四是加強支付結算工具創新。手機銀行、電話銀行、“善融商務”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服務網路蓬勃發展,交易筆數和金額已全面超越傳統支付工具。 做小微企業的金融合作夥伴 近年來,建設銀行在全行上下明確了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思路和定位,持續推進向小額化、標準化轉型,並在小微企業業務的模式、流程、産品、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圍繞小額化、標準化、專業化,初步建立了促進小微企業業務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業務發展成效明顯。近三年,建設銀行已累計為20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2.2萬億元,並幾乎覆蓋了與民生相關的各類行業。 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設計産品。2007年,建設銀行在同業中首創“信貸工廠”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別於服務大中型企業的,流程化、標準化服務小微企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目前已組建286家“信貸工廠”模式的小企業經營中心,採用審批人派駐,評級、授信、支用“三位一體”等一站式、流水線的標準化流程。 2011年下半年,基於大數定律和收益覆蓋風險的原則,建設銀行又在大銀行中率先試行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評分卡評價方式,並相應進行系統開發。2012年5月,將評分卡模式運用於實踐,並推出了“信用貸”、“善融貸”等適應性的産品,較好地契合了小微企業“短、小、頻、急、快”的融資需求,使普遍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的小微企業也能感受到銀行融資的便利和支援。 沒有一流的創新就不可能打造成一流的銀行,一流銀行要體現出管理最佳、服務最佳、效益最佳,其支撐就是産品創新。2013年,建設銀行充分調動行內外資源,加強交流與協作,建立起“總行引領創新、分行主動創新、多方合作創新”的小企業産品創新模式,共研發完成産品創新105項,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創新意義的新産品。 如對於掌握尖端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但是缺少房産、土地等抵押物的科技型企業,建設銀行為這類企業量身打造特色産品“科技金融貸”,從主要依靠財務報表、抵押物品選擇客戶,轉向主要通過評價客戶履約能力、業主信用和資産狀況。 建設銀行目前已形成“成長之路”、“速貸通”、“小額貸”、“信用貸”四大産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小微客戶的各類信貸需求。 深耕三農金融服務 截至2013年年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餘額1.62萬億元,新增3490.19億元,增幅27.38%;其中,新農村建設貸款餘額1204.23億元,增幅62.27%。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積極拓展農村金融業務,關注和跟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村産權流轉等重大政策變化。在新農村建設貸款、小額農貸等業務基礎上,研發創新配套的新型“三農”融資模式和金融服務産品,支援農業規模化生産和集約化經營。 在支付結算方面,為滿足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需求,建設銀行在為廣大客戶提供網銀、手機銀行、短信等傳統電子銀行業務服務的同時,依託該行特色産品——電話支付、“E商貿通”業務,專門面向廣大農村專業市場和地區開展便民金融服務,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品質,助推“三農”經濟加快發展。 在産品創新方面,建設銀行通過該行助業貸款、“速貸通”、“成長之路”、“善融貸”等品牌優勢,重點加大對高端農産品種植戶、養殖戶的貸款支援力度,為企業不同成長時期量身訂做金融服務方案。 據了解,建設銀行已先後在全國探索創新了新農村建設貸款、小額農戶貸款、林權抵押貸款、農業訂單貸款、農民工特色銀行卡等十余個系列産品。 在網點設置方面,“十二五”期間,建設銀行計劃新增營業網點2000個,重點向中心城市和強縣富鎮傾斜。與此同時,建設銀行持續加大在農村及城郊地區網點自助設備和繳費終端的投放和使用力度。在城郊結合部及郊縣新興大中型人口導入區域加大自助設備增設投放力度,彌補新興地區網點布設的空白。 例如,上海市分行根據城市發展及郊縣農村的金融服務需求,把城郊結合部及郊縣新興大中型人口導入區域作為渠道建設的重點之一,在崇明等農村地區累計投放自助設備160臺。 在宣傳引導方面,建設銀行深入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行銷宣傳活動,有效提升農村地區對非現金結算方式的認知度:一是開展支付結算工具宣傳普及活動;二是深入農村社區宣傳支付業務;三是開展反假幣和防詐騙宣傳活動;四是開展反洗錢宣傳活動。 民生領域信貸支援增加明顯 2013年建設銀行對民生領域的信貸支援增加明顯。全年民生領域貸款較年初新增148.79億元,餘額達2259.73億元,在行業內的品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其中教育、衛生行業貸款規模連續9年穩居同業第一。 截至2013年末,建設銀行已先後與清華大學、協和醫院、阜外醫院、四川華西醫院、讀者集團、光明日報社、人民網、新華網、中國傳媒大學等在內的一大批各領域排頭兵建立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 連續9年穩居同業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建設銀行對民生領域信貸支援的高度重視。如針對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2012-2020年)》,建設銀行迅速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政策傾斜,將涉及的優質中西部高校中的存量客戶比照國家“211工程”高校、國家部(委)所屬高校,作為建設銀行優先支援類客戶;同時要求各分行進一步深化與中西部高校客戶的合作,提高綜合金融服務水準,鞏固併發展銀校合作關係,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截至2013年末,建設銀行服務的教育客戶近2.6萬個,衛生客戶近1.5萬個。其中“985”、“211”工程及部屬高校超過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也超過100所;三級甲等醫院超過600家。校園一卡通項目實現借記卡、貸記卡發行超過1100萬張,銀醫卡(居民健康卡)發卡超千萬張。 在民生領域,建設銀行還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卡發卡工作。目前,建設銀行已經參與了全國26個省、區、直轄市的金融社保卡發卡工作,參與地區社會保障資訊系統建設並承擔制卡任務。據悉,建設銀行社會保障卡發卡量在各家商業銀行中位居前列,並且還在以每月過百萬張的速度持續推進社會保障卡制卡、發卡工作。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積極開展社會保障金融服務,提供養老金代發、社保資金管理、保值增值等一系列金融服務,並依託遍佈全國的服務網點與自助設備提供養老金髮放服務。 目前,由建設銀行負責的養老金代發人群已經超過3400萬人,代發機構超過21萬個。針對客戶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需求,為其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建設銀行還在保證基金正常支付的同時,利用協議存款、存款價格上浮的方式盡可能提升社保基金收益水準。 (來源:金融時報)